慢性肾炎治疗方法一般包括控制血压治疗、减少尿蛋白治疗、饮食调整、避免肾毒性因素、定期监测与随访等。

1.控制血压治疗
慢性肾炎患者常伴随高血压,需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常用药物有贝那普利片、厄贝沙坦片、硝苯地平控释片,这些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肾脏损伤进展。
2.减少尿蛋白治疗
若尿蛋白水平较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吗替麦考酚酯片。这些药物能抑制肾脏炎症反应,减少蛋白质漏出,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功能。
3.饮食调整
遵循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饮食原则,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水肿和高血压加重。选择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质,控制蛋白质摄入总量,避免过多蛋白质代谢产物损伤肾脏。
4.避免肾毒性因素
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伤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等。预防感染,感冒、尿路感染等感染性疾病会加重肾脏炎症,需及时治疗,避免诱发肾炎复发或加重。
5.定期监测与随访
定期到肾内科复查,监测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压等指标,观察病情变化。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进展,防止慢性肾炎发展为肾衰竭。
若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水肿加重、血压难以控制、肾功能指标快速恶化,或伴随恶心呕吐、乏力明显等症状,应立即前往肾内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