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集中在腰部两侧肌肉及邻近部位)、腰部活动受限(难以自如前屈、后伸等)、腰部肌肉紧张或痉挛(肌肉发硬发紧,严重时痉挛)、晨起或休息后加重(晨起僵硬疼痛,休息后久坐起身发紧疼痛),部分患者有下肢放射痛、腰部有明显压痛。
疼痛部位:疼痛主要集中在腰部两侧的肌肉部位,也就是腰骶部周围的肌肉区域。但有时疼痛可能会牵涉到臀部上方等邻近部位。
腰部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变化:由于腰部肌肉的疼痛和劳损,患者的腰部活动会受到限制。比如,患者难以自如地前屈、后伸、侧弯以及旋转腰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难以弯腰拾物,穿衣、系鞋带等动作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为腰部肌肉力量下降和劳损程度相对较重,活动受限更为明显;而年轻人群如果是因为短期过度劳累导致的腰肌劳损,在及时休息和适当处理后,活动受限情况可能恢复相对较快,但如果不注意调养,也可能发展为长期的活动受限。
腰部肌肉紧张或痉挛
肌肉状态:患者腰部的肌肉往往处于紧张状态,用手触摸腰部肌肉可感觉到肌肉发硬、发紧。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肌肉痉挛,表现为腰部肌肉突然抽搐,疼痛加剧,患者会呈现出被迫的体位来缓解不适。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发生肌肉紧张或痉挛的频率和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体力劳动者由于腰部肌肉使用频繁,更容易出现肌肉紧张或痉挛的情况;而老年人可能因为肌肉本身的退行性变化,在劳损基础上更易发生痉挛。
晨起或休息后加重的现象
晨起情况:很多腰肌劳损患者会有晨起时腰部僵硬、疼痛明显的现象。经过短暂活动后,疼痛会有所缓解,但如果活动量过大或劳累后,疼痛又会再次加重。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腰部肌肉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血液循环相对缓慢,炎性物质积聚,导致晨起时症状明显。对于老年患者,晨起后的腰部不适可能更为突出,需要缓慢活动来逐步恢复腰部的正常功能。
休息后情况:患者在长时间休息后,如久坐后突然起身,腰部会有发紧、疼痛的感觉,需要经过一定的活动才能使腰部肌肉逐渐放松,疼痛减轻。这是由于休息时腰部肌肉处于放松但血液循环相对不良的状态,再次活动时肌肉需要重新适应工作状态,从而引发不适。
伴随症状
下肢放射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放射痛,疼痛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等部位放射。但这种放射痛一般不会超过膝关节,且疼痛性质多为酸痛或胀痛。出现下肢放射痛的原因是腰肌劳损导致腰部肌肉紧张,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神经传导异常。不同年龄的人群中,老年人可能因为腰椎本身存在一定的退变基础,更容易合并出现下肢放射痛的情况;而年轻患者如果是由于急性的腰部扭伤引发的腰肌劳损,也可能出现下肢放射痛,但相对老年人来说,比例可能较低。
腰部压痛:在腰部的肌肉附着点等部位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指按压这些特定部位时,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通过按压压痛部位可以帮助医生辅助诊断腰肌劳损。不同个体的压痛部位可能略有差异,但通常集中在腰骶部的肌肉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