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脊髓损伤会引发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手部精细动作及下肢肌力、行走等异常;感觉障碍包括浅感觉和深感觉减退或异常;括约肌功能障碍有排尿的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及排便的便秘、大便失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致血压异常的体位性低血压和体温调节障碍的体温不稳定,不同人群受影响表现有差异。
下肢:下肢常出现肌力减退,严重时可完全瘫痪。常见的有行走困难,患者可能无法独立站立、行走,表现为步态异常,如呈痉挛性截瘫步态等。这是由于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受损,下肢肌肉失去有效的神经支配。对于有既往腰椎病史的患者,颈椎脊髓损伤可能因整体神经传导系统的改变而加重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肌肉萎缩等情况,颈椎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会更明显,康复难度相对较大。
感觉障碍
浅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等,患者可能出现损伤平面以下身体部位的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例如用针轻刺皮肤时,患者感觉不到疼痛或对温度的感知异常。不同性别患者在感觉障碍方面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患者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因感觉障碍更易发生烫伤等意外情况,需要更细致的护理。儿童患者感觉障碍可能影响其对危险刺激的感知,增加受伤风险。
深感觉:如位置觉、振动觉等也可出现异常,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感知肢体的位置,闭眼时不能正确辨别肢体的运动方向等。深感觉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肢体的精细运动控制,对于从事需要精准肢体定位工作的人群,如运动员等,颈椎脊髓损伤导致的深感觉障碍会使其职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括约肌功能障碍
排尿障碍:早期常表现为尿潴留,即膀胱内尿液不能自主排出,膀胱过度充盈。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充盈性尿失禁,尿液不自主流出。这是因为脊髓损伤影响了脊髓排尿中枢与膀胱之间的神经调控。儿童患者出现排尿障碍可能影响其心理发展,如产生自卑等情绪;老年患者可能因排尿障碍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因为尿液潴留易滋生细菌。
排便障碍:可出现便秘或大便失禁。便秘是由于肠道蠕动减弱,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干结;大便失禁则是因为肛门括约肌失去神经控制,不能正常控制排便。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的人,颈椎脊髓损伤后更易出现排便障碍,因为其本身肠道蠕动就相对缓慢,脊髓损伤进一步加重了这种情况。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血压异常: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变为坐位或站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出现头晕、眼花、心慌等症状。这是由于自主神经调节血压的功能受损,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失调。老年患者本身血压调节功能相对较弱,颈椎脊髓损伤后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需要特别注意体位的缓慢变化。
体温调节障碍: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可出现发热或低体温。这是因为脊髓损伤影响了下丘脑对体温的调节功能。儿童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颈椎脊髓损伤后体温调节障碍可能更明显,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防止出现严重的体温异常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