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长骨刺即跟骨骨刺,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减少负重、物理治疗(热敷、冷敷、超声波治疗)、使用矫形支具(鞋垫、跟骨矫形器),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无效时考虑但有风险并发症,需根据个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认识脚后跟长骨刺
脚后跟长骨刺医学上称为跟骨骨刺,是由于足底的肌肉、韧带、筋膜长时间牵拉跟骨附着处,引起骨膜下骨质增生,形成的骨性突起。跟骨骨刺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增长导致的足部退变、长期站立或行走、足部生物力学异常等。
二、非手术治疗方法
(一)休息与减少负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休息是非常重要的。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少足部的负重,给足部组织一个修复的机会。例如,长时间行走后出现足跟疼痛加重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休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足跟的压力。
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足部退变相对更明显,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足部。而对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群,如教师、售货员等,更要注意定时休息,缓解足部压力。
(二)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一般使用温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足跟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由于其足部感觉可能减退,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冷敷:在急性期,如足跟疼痛剧烈、肿胀明显时,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在足跟处,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血管硬化等基础疾病的,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等,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炎症的消退。通过特定的超声设备对足跟部位进行治疗,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操作。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进行超声波治疗,但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参数。
(三)矫形支具
鞋垫:定制合适的鞋垫可以纠正足部的生物力学异常,减轻足跟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例如,对于有扁平足或高弓足的人群,合适的鞋垫可以分散足跟的压力,缓解疼痛。儿童如果存在足部生物力学异常,应尽早定制合适的鞋垫进行干预,避免影响足部的正常发育。
跟骨矫形器:根据足跟的具体情况定制跟骨矫形器,能够更好地调整足跟的受力情况。对于肥胖人群,由于体重较大,足部承受的压力更大,使用矫形支具可以有效减轻足跟的负担。
三、手术治疗情况
手术治疗通常是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考虑。手术方法主要有跟骨骨刺切除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复发等。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手术需谨慎评估,因为手术可能对其身体机能产生较大影响。而年轻患者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在充分评估后考虑手术。
总之,脚后跟长骨刺没有绝对的根除方法,而是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