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妇女防治骨质疏松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通过充足日照、适度运动进行生活方式调整;补充钙剂、维生素D进行营养补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同时关注自身特点,预防跌倒。生活方式调整要保证日照和适度运动,营养补充要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或补充剂,药物治疗由医生根据情况选择,还要注意自身监测和跌倒预防。
一、生活方式调整
充足日照:老年妇女每天应保证一定时间的日照,一般建议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每次日照15-30分钟左右,每周累计不少于150分钟。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进而改善骨质疏松状况。这是因为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利用,而老年妇女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等因素,更需要通过日照来补充。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散步可每天进行,每次30分钟左右,速度适中;慢跑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15-20分钟;太极拳则每天练习1-2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增强骨骼的强度和韧性,因为运动能刺激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老年妇女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摔倒,因为骨质疏松的骨骼脆性增加,摔倒容易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
二、营养补充
钙剂补充: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每天可饮用300-500毫升牛奶)、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海鲜(如虾皮等)。如果通过饮食摄入钙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老年妇女由于胃肠功能可能有所减退等原因,对钙的吸收可能不如年轻人,所以需要保证足够的钙摄入。
维生素D补充:除了通过日照补充维生素D外,也可适当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来获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深海鱼类、动物肝脏等。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对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防治至关重要。
三、药物治疗
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等。例如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可促进骨形成。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老年妇女的具体情况,如骨密度水平、是否有骨折风险等由医生来决定。医生会综合考虑老年妇女的整体健康状况、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来开具合适的药物。老年妇女在使用药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妇女自身特点:老年妇女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衰退,骨骼代谢也发生变化,骨量丢失加快。在治疗骨质疏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等反应,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跌倒预防:由于骨质疏松的老年妇女骨折风险高,要采取措施预防跌倒。如保持居住环境的照明良好,地面无障碍物;穿着合适的鞋子,避免滑溜的鞋底;必要时使用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因为一旦跌倒发生骨折,对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甚至可能导致长期卧床等严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