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睾丸鞘膜积液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包括先天性因素如鞘状突未闭合;炎症因素如细菌、结核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创伤因素如阴囊外伤;肿瘤因素如睾丸、附睾肿瘤;还有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以及术后因素等。先天性因素中婴幼儿鞘状突未闭合较常见;炎症因素里附睾炎等可致鞘膜分泌吸收失衡;创伤因素是阴囊外伤致血管破裂等;肿瘤因素是肿瘤刺激鞘膜;全身性疾病影响液体平衡;术后也可能因手术刺激引发。
一、先天性因素
(一)鞘状突未闭合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是从腹腔逐渐下降至阴囊的,伴随睾丸下降的鞘状突通常在出生前闭合。若鞘状突未闭合,腹腔内的液体就可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流入睾丸周围的鞘膜腔,从而形成双侧睾丸鞘膜积液。这种情况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男婴出生时鞘状突未闭合的发生率约为1-2%,且早产儿发生率相对更高,这与早产儿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
二、炎症因素
(一)感染性炎症
1.细菌感染:如附睾炎、睾丸炎等炎症性疾病可累及睾丸鞘膜,引发鞘膜的炎性反应,导致鞘膜分泌和吸收液体的平衡被打破。例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附睾炎,炎症可蔓延至鞘膜,使鞘膜分泌增多,吸收减少,进而形成双侧睾丸鞘膜积液。有研究表明,附睾炎患者中约有10%-15%会合并睾丸鞘膜积液。
2.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也可导致鞘膜炎症,在结核流行地区,结核性附睾炎引发双侧睾丸鞘膜积液的情况并不罕见。结核杆菌引起的鞘膜炎症会使鞘膜增厚,分泌增加,同时可能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三、创伤因素
(一)阴囊外伤
阴囊受到外力撞击、骑跨伤等创伤时,可能会导致睾丸、附睾及鞘膜的血管破裂、组织损伤,引起出血、渗出,进而形成鞘膜积液。例如,运动损伤或交通事故导致的阴囊外伤,都可能引发双侧睾丸鞘膜积液。据统计,阴囊外伤患者中约有5%-8%会出现鞘膜积液。
四、肿瘤因素
(一)睾丸、附睾肿瘤
某些睾丸、附睾的肿瘤可影响鞘膜的正常功能,导致鞘膜液体分泌异常。例如,睾丸间质细胞瘤、附睾肿瘤等,肿瘤细胞可刺激鞘膜组织,使其分泌增多,而吸收相对减少,从而形成双侧睾丸鞘膜积液。有资料显示,睾丸肿瘤患者中约有2%-5%会合并双侧睾丸鞘膜积液。
五、其他因素
(一)全身性疾病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双侧睾丸鞘膜积液的形成有关,如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等。心力衰竭患者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鞘膜内液体潴留;低蛋白血症患者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易从血管内渗出至鞘膜腔,从而引发鞘膜积液。例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较长且心功能较差时,发生双侧睾丸鞘膜积液的风险会增加;重度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低于30g/L时,更易出现鞘膜积液相关表现。
(二)术后因素
若患者曾接受过阴囊或腹部相关手术,术后可能出现双侧睾丸鞘膜积液的并发症。这可能是由于手术操作对鞘膜造成了一定的刺激,影响了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液体积聚。例如,腹股沟疝修补术等涉及阴囊周围组织的手术,术后发生双侧睾丸鞘膜积液的发生率约为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