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性葡萄胎是由葡萄胎发展而来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与年龄、妊娠史相关,有阴道流血、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增大、转移灶表现等临床表现,通过血hCG测定、超声检查、组织学诊断来确诊,主要治疗手段为化疗,手术治疗用于特定情况,预后相对较好但需严格随访,有葡萄胎妊娠史女性出现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并配合随访。
一、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年轻女性相对有发病可能,但各年龄段都有发生的潜在风险,不过具体机制与年龄的直接关联尚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生殖细胞的发育等因素有关。
妊娠史:有葡萄胎妊娠史是最主要的相关因素,葡萄胎清宫后,如果出现滋养细胞增生、侵入子宫肌层等情况就可能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
二、临床表现
阴道流血:多发生在葡萄胎排空后,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有的患者可能阴道流血量较多,甚至导致贫血等情况。
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增大:子宫不能如期恢复到正常大小,可能出现子宫大于相应妊娠月份,质地偏软等情况。
转移灶表现: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转移至阴道可在阴道壁见到紫蓝色结节,破溃时可发生大出血;转移至脑部等部位则可能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抽搐甚至昏迷等。
三、诊断方法
血hCG测定:葡萄胎排空后血hCG持续异常升高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正常情况下,葡萄胎排空后血hCG会在一定时间内下降至正常范围,如果持续不降或者下降后又升高,就要高度怀疑侵蚀性葡萄胎。
超声检查:B超可以发现子宫肌层内有局灶性或弥漫性强光点或光团与暗区相间的蜂窝状病灶,有助于诊断。
组织学诊断:通过刮宫或者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如果在子宫肌层内或子宫外转移灶中见到绒毛结构或退化的绒毛阴影,就可以确诊侵蚀性葡萄胎。
四、治疗
化疗:是侵蚀性葡萄胎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等多种药物联合化疗。化疗方案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来确定。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会尽量保留生育功能,但如果病情较重可能需要更强烈的化疗方案。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比如对于病灶局限在子宫内,经化疗后hCG下降不理想的患者,可能会考虑子宫切除手术;对于转移灶大出血等紧急情况也可能需要手术处理。
五、预后及随访
预后:侵蚀性葡萄胎的预后相对较好,大多数患者通过化疗可以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病情较重,也可能出现不良预后,如转移至重要脏器危及生命等情况。
随访:患者在治疗后需要严格随访,一般在治疗结束后每周测定一次血hCG,直到连续3次正常,然后每个月一次持续至少6个月;之后每半年一次,持续2年。在随访期间要注意月经是否规律,有无异常阴道流血、咳嗽、咯血等症状,并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B超、X线胸片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复发等情况。
对于有葡萄胎妊娠史的女性,要密切关注自身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等表现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侵蚀性葡萄胎。同时,在随访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安排,积极配合检查,保障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