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保证休息与适宜环境、呼吸道管理(清理痰液、呼吸支持)、饮食护理保证营养、密切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与症状、配合药物治疗(抗感染及对症),特殊人群如小婴儿、有基础疾病患儿需特殊注意,康复期要逐渐增活动量并定期复诊。
一、一般护理与环境
1.休息与体位: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以减少氧耗。可采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同时经常变换体位,有助于痰液排出。对于婴幼儿,要避免长时间哭闹,减少体力消耗。
2.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温度维持在20-22℃,湿度50%-60%。适宜的环境可使患儿呼吸通畅,舒适感增加,利于康复。
二、呼吸道管理
1.清理痰液:鼓励患儿多饮水,使痰液稀释。对于婴幼儿,可定时轻拍背部,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也可根据病情采用雾化吸入,如使用生理盐水雾化,湿化气道,促进痰液排出。小婴儿要注意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堵塞气道。
2.呼吸支持:若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可给予吸氧。根据患儿缺氧程度调整氧流量,一般低流量吸氧即可,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5%。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呼吸支持手段。
三、饮食护理
1.营养供给: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婴幼儿,要合理喂养,少量多次喂食,避免呛咳。如果患儿进食困难,可适当增加鼻饲营养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
四、病情观察与监测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可能出现体温波动,如高热或低热,呼吸增快,心率加快等情况,需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2.症状观察:观察咳嗽、咳痰情况,以及有无呼吸困难加重、口唇发绀等表现。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可能提示病情加重,如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五、药物治疗配合
1.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等。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的使用时间和疗程。
2.对症治疗药物:对于发热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式为主,如体温超过38.5℃且符合用药指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或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小婴儿:小婴儿免疫力相对更低,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护理时要更加精细,如在清理口鼻分泌物时动作要轻柔,喂养时防止呛咳等。
2.有基础疾病患儿:如果患儿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患支气管肺炎时病情可能更复杂,要密切观察基础疾病的相关表现,如有无呼吸困难加重与基础疾病的关联等,及时与基础疾病的治疗进行协同管理。
七、康复期注意事项
1.逐渐增加活动量:在患儿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从室内少量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室外活动,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2.定期复诊: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胸片等,了解肺部恢复情况,以便医生调整后续的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