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问受伤机制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有压痛检查、麦氏征、研磨试验、蹲走试验等;影像学检查有X线(排除其他骨性病变及观察间隙)和MRI(最有效,可显示半月板形态结构等)。
一、病史采集
1.受伤机制:详细询问患者半月板损伤的受伤过程,比如是否有膝关节扭转、屈曲或伸直等暴力动作,不同的受伤机制对半月板损伤的部位有一定提示作用,例如膝关节扭转时易发生半月板的撕裂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受伤机制可能有差异,年轻人多因运动损伤导致半月板损伤,而中老年人可能与退变基础上的轻微损伤有关;女性在一些运动中因解剖结构等因素可能相对更易发生特定类型的半月板损伤。
2.症状表现:了解患者膝关节是否有疼痛、肿胀、弹响、交锁等症状。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等;肿胀出现的时间及程度;弹响是在屈伸膝关节时何时出现;交锁是指膝关节在活动过程中突然卡住,不能屈伸,随后又可能突然解锁等情况。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半月板损伤相关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表现可能更典型。有既往膝关节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类似症状时需高度警惕半月板再次损伤或原有损伤加重。
二、体格检查
1.压痛检查:检查膝关节周围的压痛部位,半月板损伤时,相应部位的半月板体表投影区域可能有压痛,例如内侧半月板损伤时,在内侧关节间隙有压痛;外侧半月板损伤时,在外侧关节间隙有压痛。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半月板损伤体格检查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而成年人相对更易准确查出压痛部位。
2.麦氏征(McMurray征):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足部,另一手握住膝关节,将膝关节极度屈曲,然后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小腿,再逐渐伸直膝关节。若在屈伸过程中听到响声或感到疼痛,则为阳性,提示半月板损伤。但该检查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不同性别在检查时因膝关节解剖结构略有差异可能对结果有一定影响。
3.研磨试验(Apley试验):患者俯卧,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且作内旋和外旋运动,若引起疼痛,则提示半月板损伤。或者将小腿上提,并作内旋和外旋运动,如引起疼痛,也提示半月板损伤。
4.蹲走试验:让患者蹲下行走交替屈伸膝关节,若患者出现疼痛且蹲下困难,可能提示半月板后角损伤。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常规拍摄膝关节正位、侧位X线片,主要目的是排除膝关节其他骨性病变,如骨折、肿瘤等,同时可观察膝关节间隙情况,半月板损伤严重时可能出现膝关节间隙变窄等间接征象,但X线对半月板本身的显示不佳。不同年龄人群膝关节X线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X线表现与成人不同,需注意鉴别。
2.磁共振成像(MRI):MRI是诊断半月板损伤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半月板的形态、结构,能准确判断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如撕裂、变性等)及程度。通过MRI可看到半月板内是否有高信号影,根据高信号影与关节面的关系判断是半月板退变还是损伤,以及损伤的具体情况。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膝关节MRI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细微不同,但总体能较好地显示半月板病变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