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瘘是膀胱与其他器官间有异常通道致尿液异常流出的病症,常见膀胱直肠瘘、膀胱阴道瘘等,有尿液异常排出、局部炎症等表现,可通过超声、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等诊断,需手术治疗并抗感染,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常见类型及病因
膀胱直肠瘘:多因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盆腔恶性肿瘤侵犯膀胱、盆腔手术损伤等引起。例如,恶性肿瘤不断生长侵袭,破坏膀胱与直肠之间的组织,从而形成瘘管。
膀胱阴道瘘:常见于分娩损伤(如第二产程延长、难产导致膀胱与阴道组织受压缺血坏死)、妇科手术损伤(如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操作不当)、膀胱结核等情况。分娩时,长时间的胎头压迫可使膀胱与阴道壁缺血,进而坏死形成瘘管;妇科手术中,若对膀胱与阴道的解剖结构分离不清晰或操作粗暴,也容易损伤并形成瘘。
二、临床表现
尿液异常排出:患者可能出现从非尿道部位漏尿的情况,比如膀胱直肠瘘时,可从肛门排出尿液;膀胱阴道瘘时,可从阴道排出尿液。
局部炎症表现:由于尿液持续流出,局部会受到刺激,出现炎症反应。以膀胱阴道瘘为例,阴道会有分泌物增多、瘙痒、疼痛等症状,还可能伴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感染表现。
三、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了解膀胱周围组织情况,观察是否有异常的液体聚集或组织间隙改变等,但对于瘘管的精细显示可能有限。
静脉肾盂造影:能显示泌尿系统的形态和排泄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以及瘘管与泌尿系统的关系等。例如,可看到对比剂从膀胱漏出到其他器官的情况。
膀胱镜检查:直接观察膀胱内情况,能清晰看到瘘口的位置、大小等,还可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操作,如向膀胱内注入亚甲蓝等染料,观察其他器官是否有蓝色液体流出,从而明确瘘管的存在。
四、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根据瘘的类型、部位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例如,膀胱直肠瘘一般需要通过手术修补膀胱与直肠之间的瘘口,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膀胱阴道瘘则根据瘘的大小、位置等选择经阴道、经膀胱或联合入路的修补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瘘口并精细缝合,恢复组织的连续性。
抗感染治疗:在手术前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因为存在瘘管时,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保障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恢复。
五、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女性分娩相关人群: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产程进展,避免第二产程过长,减少膀胱与阴道组织受压坏死的风险。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助产技术,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膀胱阴道瘘等损伤。
老年人群: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在治疗膀胱瘘时,要同时控制基础疾病。因为糖尿病会影响伤口愈合,所以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为手术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儿童人群:儿童出现膀胱瘘的情况相对较少,若发生多与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在诊断和治疗时要更加谨慎,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术后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营养支持和护理,保证伤口良好愈合,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