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子宫脱垂的检查方法包括妇科检查(视诊观察脱出情况及外阴部状态、双合诊触摸宫颈及周围组织关系)、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经阴道及三维超声可显示子宫位置等判断脱垂程度)、盆底功能评估(盆底肌力测试评估肌力、盆底功能问卷了解相关症状及生活质量影响)。
一、妇科检查
1.视诊
让产妇向下屏气增加腹压,观察阴道前壁、后壁及宫颈的脱出情况。通过视诊可以初步判断子宫脱垂的程度,例如是否有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阴道,或者宫颈全部脱出阴道等不同表现。对于不同年龄的产妇,产后子宫脱垂的表现可能因盆底组织恢复情况等因素有所不同,年轻产妇相对盆底组织弹性较好,但如果有难产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脱垂;老年产妇由于盆底组织退变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子宫脱垂。生活方式方面,如果产后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等,会增加子宫脱垂的发生风险。
观察外阴部情况,有无因子宫脱垂导致的外阴部摩擦、破损等情况,对于有相关病史的产妇,如既往有盆腔手术史等,在视诊时更要仔细评估盆底组织状态。
2.双合诊
检查者戴手套,一手示指、中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触摸宫颈的位置、大小以及子宫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通过双合诊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子宫脱垂的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盆腔组织的异常,比如是否有阴道前壁或后壁的膨出等情况。对于产后不同时间的产妇,双合诊时的感觉会有所差异,产后较短时间内,盆底组织处于恢复过程中,双合诊时对组织的触感可能更敏感。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的位置、大小以及盆底组织的结构情况。通过测量子宫颈外口与坐骨棘水平的关系等指标来判断子宫脱垂的程度。例如,当子宫颈外口低于坐骨棘水平时为不同程度的脱垂。超声检查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产妇都适用,它无辐射,相对较为安全。对于有产后子宫脱垂高危因素的产妇,如多次分娩、难产史等,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子宫脱垂情况,以便及时干预。
三维超声可以更立体地呈现盆底结构,有助于更精准地评估子宫脱垂的程度以及盆底组织的损伤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三、盆底功能评估
1.盆底肌力测试
通过专门的盆底肌力测试仪器来评估盆底肌肉的力量。正常情况下盆底肌肉有一定的肌力,而子宫脱垂的产妇往往存在盆底肌力减弱的情况。不同年龄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不同,年轻产妇相对肌力恢复较好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如果产后恢复不佳也会出现肌力减弱;老年产妇本身盆底肌力可能相对较弱,产后更容易出现肌力进一步下降。生活方式方面,经常进行盆底肌锻炼的产妇盆底肌力相对较好,而产后过早劳累等会影响盆底肌力恢复。
根据盆底肌力测试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盆底康复计划,对于促进盆底组织恢复、预防和改善子宫脱垂有重要意义。
2.盆底功能问卷评估
让产妇填写专门的盆底功能问卷,了解产妇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与子宫脱垂相关的症状,如是否有下腹坠胀感、是否在咳嗽、用力等增加腹压时出现阴道肿物脱出等情况。通过问卷评估可以全面了解产妇的主观感受以及子宫脱垂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对于不同病史的产妇,如既往有盆底疾病史等,问卷评估能更细致地反映其当前的盆底功能状态,从而为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