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肾阳虚阳痿是因脾肾阳气亏虚致温煦推动失常,引发阴茎痿软等症,病因有素体阳虚、年老体衰、久病不愈,临床表现有阳痿、阳虚、脾虚等,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诊断靠四诊合参,需与其他类型阳痿鉴别。
一、中医脾肾阳虚阳痿的定义
中医中,脾肾阳虚阳痿是指因脾肾阳气亏虚,导致温煦、推动等功能失常,从而引发的以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阳气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若素体阳虚,或年老体衰,或久病不愈,损伤脾肾阳气,就会出现脾肾阳虚的病理状态,进而影响到生殖功能,导致阳痿的发生。
二、病因病机
1.素体阳虚:部分人群天生阳气不足,脾肾之阳本就亏虚,易引发脾肾阳虚阳痿。例如一些自幼体质较弱,肾阳不足,同时脾气也偏虚的个体,更容易出现这种病症。
2.年老体衰: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阳气逐渐衰退,肾之阳气亏虚,同时脾胃功能也会减弱,出现脾虚,从而导致脾肾阳虚。老年人肾气渐衰,脾胃功能也不如青壮年时期,所以更易罹患脾肾阳虚阳痿。
3.久病不愈:若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长期不愈,会损伤脾肾阳气。比如慢性肾炎患者,久病耗伤肾阳,同时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虚,最终发展为脾肾阳虚阳痿。
三、临床表现
1.阳痿症状: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病程较长,症状逐渐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老年人可能症状相对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中青年人群若因久病等因素导致,也会出现明显的勃起功能障碍。
2.阳虚表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尤其以腰以下为甚。男性患者可能伴有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神疲乏力等表现。在生活方式方面,可能有喜欢安静保暖,活动量相对较少等特点。
3.脾虚表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泄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小儿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生长发育相对迟缓等;成年人则可能在饮食后腹胀明显,大便不成形等。
四、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
1.年龄:随着年龄增加,发生脾肾阳虚阳痿的风险增高。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脾肾阳气亏虚的概率增大,所以相对更易出现该病症。
2.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久坐少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损伤脾肾阳气。比如长期熬夜的人群,影响肾脏的藏精功能以及脾胃的运化功能,时间久了易导致脾肾阳虚阳痿;久坐少动的人,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同时阳气得不到充分鼓动,也容易出现脾肾阳气亏虚。
3.病史:有慢性疾病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脾肾阳虚阳痿。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脾肾之阳,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从而引发阳痿等并发症;高血压患者若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或疾病本身影响脾肾阳气,也可能导致脾肾阳虚阳痿的发生。
五、诊断与鉴别
1.诊断:主要依据中医的四诊合参,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等进行诊断。通过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如面色苍白,舌苔白滑等;问诊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病过程等;切诊可触及脉象沉细等。
2.鉴别: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阳痿相鉴别,如肝郁气滞型阳痿、湿热下注型阳痿等。肝郁气滞型阳痿多伴有情志抑郁,胁肋胀痛等表现;湿热下注型阳痿则伴有阴囊潮湿,阴茎红肿,舌苔黄腻等表现,通过症状表现的不同可以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