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热与虚热在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舌象脉象方面有区别,实热多因外感、饮食等致阳热亢盛,发热高、伴热盛症状,舌红苔黄厚燥、脉洪大滑数;虚热多因内伤致阴液亏虚、虚热内生,多低热、伴阴亏症状,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一、病因病机方面
实热:多因外感温热之邪,或寒邪入里化热,或情志过激、过食辛辣厚味等,使人体阳热亢盛,邪气盛而正气未衰,导致体内阳热过盛,形成实热证。例如,外感风热之邪,侵袭人体肌表,正邪相争,可出现高热、口渴、面红目赤等实热表现;过食辛辣如辣椒、花椒等,长期大量食用会助火生热,导致胃肠实热,出现便秘、腹痛拒按等症状。从年龄角度看,儿童若饮食不节,过食高热量、辛辣食物,也易出现实热证;青壮年由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也较易因上述因素引发实热。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特定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可能有不同表现,如喜爱辛辣饮食的人群更易患实热。有外感病史或近期有过不当饮食经历的人群,实热证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虚热:多因内伤久病,如久病耗伤阴液,或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等,导致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比如,长期慢性疾病患者,如肺结核患者,由于疾病消耗阴液,可出现午后潮热、盗汗、消瘦等虚热表现;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阴液渐亏,也易出现虚热证;女性在经期、孕期、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若阴血耗伤,也可能出现虚热情况。从生活方式看,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易耗伤阴液,引发虚热;有慢性病史、先天体质虚弱的人群,虚热证发生几率相对较高。
二、症状表现方面
实热:
发热特点:体温较高,多为高热,体温可超过39℃,且热势较盛,持续不退。例如外感高热患者,体温急剧升高,伴有寒战等表现。
伴随症状:常伴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症状。如胃肠实热者,除了高热可能不明显外,会有腹部硬满疼痛、拒按,大便干结,舌苔黄厚等表现;肺经实热者,可出现咳嗽、咳痰黄稠、气喘等症状。儿童实热时可能表现为烦躁哭闹、高热、口臭、大便干结等;青壮年实热可能因不同脏腑受累而有相应局部症状,如心火亢盛时可见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等。
虚热:
发热特点: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且午后或夜间发热较明显,有潮热现象。例如肺结核患者,午后体温开始升高,夜间明显,清晨可恢复正常。
伴随症状:常伴有手足心热、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症状。比如肝肾阴虚的虚热证,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手心、脚心、心胸部位发热)等表现;女性阴虚火旺时可能出现月经不调、量少色红等症状。老年人虚热时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低热、口干咽燥等;儿童虚热相对较少见,但若有阴液亏虚情况,也可能出现低热、盗汗、烦躁等表现,不过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
三、舌象脉象方面
实热:
舌象:舌质红,舌苔黄厚、干燥。例如胃肠实热者,舌苔黄燥,甚至有芒刺。
脉象:脉洪大、滑数。洪脉多见于高热实证,脉象表现为脉体宽大,来盛去衰;滑数脉则提示体内有实热且有痰饮或食积等,脉率较快,往来流利。
虚热:
舌象:舌质红,少苔或无苔。例如阴虚者,舌苔少而干燥。
脉象:脉细数。脉率较快,而脉势细小,按之无力,提示阴虚有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