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需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常用手法复位,复位后固定2-3周(儿童可适当缩短),固定期间行手指等活动,去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肘关节屈伸锻炼,要预防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有不同的特殊情况及注意要点。
复位:
手法复位:常见的有足蹬法等,患者仰卧,术者站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在牵引下缓慢内收、内旋患肢,同时用足跟向外上方推挤肱骨下端,可使脱位的肘关节复位。此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新鲜肘关节脱位患者,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固定与康复治疗
固定:复位成功后一般采用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固定2-3周,儿童固定时间可适当缩短,因为儿童关节周围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遵循专业医护人员的判断。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等情况,若出现手指麻木、苍白等血运障碍表现,需及时调整固定。
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固定期间):在固定的同时可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握拳等练习,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也可进行肩部的主动活动,如耸肩等,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影响肘关节的固定。
后期康复(去除固定后):去除固定后逐步开始肘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借助滑轮装置、弹力带等进行辅助训练,逐渐增加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开始时活动幅度不宜过大,可每天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需要3-6周甚至更长时间恢复到正常的活动范围,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与损伤程度、年龄等因素有关,年龄较小的患者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循序渐进。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骨化性肌炎:这是肘关节脱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暴力的康复训练。一旦发生骨化性肌炎,早期可采用冷敷等方法,后期根据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手术等,但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
创伤性关节炎:复位后要注意关节的稳定和正确的康复训练,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如果出现关节疼痛、活动时加重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可采取对症治疗,如物理治疗、药物辅助等,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对于儿童患者,更要密切关注关节的发育情况,因为儿童的关节还在生长发育中,创伤性关节炎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需定期复查。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儿童肘关节脱位后复位相对较易成功,但由于儿童的关节周围组织较为娇嫩,在固定和康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固定的松紧度,避免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同时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循序渐进,家长要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监督儿童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训练,并且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摄入,保证骨骼等组织的正常修复和生长。
成年人:成年人肘关节脱位后康复时间相对儿童可能稍长一些,但一般经过规范的治疗和康复大多可恢复较好的功能。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避免因过度劳累等导致损伤加重。
老年人:老年人肘关节脱位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常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复位和固定时要更加谨慎,防止再次损伤。康复训练要更加缓慢,同时要注意补充钙剂等,以促进骨骼健康,降低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康复过程中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因为老年人可能对恢复功能有担忧等情绪,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