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由真菌感染引起,自身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且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真菌感染是主要原因,皮肤癣菌等真菌侵犯甲板和甲下组织致指甲异常;自身因素中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会影响感染几率,如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女性穿高跟鞋、男性接触特定环境易感染,长期穿不透气鞋、处公共场所、有手足癣或糖尿病等病史易引发;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如握手、共用物品)和间接接触(如公共浴室物品),易在家庭等环境中传播。
一、真菌感染是主要原因
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真菌病,主要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霉菌)等真菌引起。皮肤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这些真菌可以侵犯甲板和甲下组织,通过在局部生长繁殖,破坏指甲的正常结构。例如,红色毛癣菌具有嗜角质的特性,会不断分解指甲中的角蛋白等成分,导致指甲出现变色、增厚、变形等灰指甲的典型症状。不同的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导致指甲呈现不同的外观表现,但核心都是真菌对指甲组织的侵袭。
二、自身因素增加感染风险
1.年龄因素:
儿童时期指甲相对较薄嫩,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不过儿童患灰指甲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果有家族中灰指甲患者的接触史等情况,也可能被感染。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指甲的生长代谢功能减退,指甲的质地也会发生变化,变得更脆更厚,同时机体免疫力相对下降,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而患上灰指甲。
2.性别因素:
从总体发病率来看,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灰指甲易感性有本质不同,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中可能有体现。比如女性如果经常穿高跟鞋,会使脚趾部位的环境相对密闭、潮湿,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了感染灰指甲的风险;男性如果从事一些需要经常接触泥土、污水等工作环境,也容易接触到真菌而引发灰指甲。
3.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穿着不透气的鞋子,如塑料凉鞋、不透气的运动鞋等,会使脚部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这种环境非常适合真菌的生长繁殖。例如,在炎热的夏季,脚部出汗较多,若鞋子不透气,汗液无法及时蒸发,就会营造出真菌喜爱的潮湿环境,从而增加患灰指甲的可能性。
经常处于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公共场所,这些地方是真菌容易传播的场所,若接触到被真菌污染的地面、毛巾、拖鞋等物品,就容易感染真菌引发灰指甲。
4.病史因素:
患有手足癣等皮肤癣菌感染性疾病的人,由于手足部位存在真菌感染病灶,真菌容易蔓延到指甲部位,从而引发灰指甲。因为手足癣和灰指甲的致病菌有很多是相同的,如皮肤癣菌,真菌可以从手部或足部的皮肤逐渐侵犯到指甲。另外,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且高血糖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所以糖尿病患者患灰指甲的几率相对较高,并且病情往往比较顽固,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三、传播途径助力真菌扩散
灰指甲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与灰指甲患者的手部或足部直接接触,比如与患者握手、共用毛巾、脚盆等;间接接触传播则是通过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浴室的拖鞋、地板,宾馆的毛巾等。在家庭环境中,如果有一个家庭成员患有灰指甲,若不注意个人物品的分开使用,很容易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例如,家人共用同一双拖鞋,就可能导致真菌在家庭成员间相互传染,使更多人患上灰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