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肋骨骨折需先进行伤情和全身状况评估,治疗包括止痛、呼吸管理、固定,要防治肺部并发症、胸腔积液气胸等,康复护理有营养支持、定期复查,还需考虑基础疾病及心理状态影响。
一、初步评估与检查
1.伤情评估:老年人肋骨骨折后首先要进行详细的伤情评估,包括骨折的部位、数量等。可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胸部X线能发现大部分肋骨骨折,但对于肋软骨骨折、肋骨内侧段骨折等可能显示不清,胸部CT则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情况,包括是否有合并胸腔积液、气胸等并发症。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可能骨折症状不如年轻人典型,需仔细排查。
2.全身状况评估:同时要评估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包括呼吸、循环等系统功能。因为老年人肋骨骨折后可能因疼痛导致呼吸浅快,影响肺通气,进而引起缺氧等情况,还要关注有无其他合并伤,如头部、腹部等部位的损伤,因为老年人往往基础疾病较多,合并伤可能会加重病情。
二、治疗措施
1.止痛治疗:疼痛会影响老年人的呼吸等功能,可采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调整体位,让老年人采取舒适的体位,避免骨折部位受压。也可使用药物止痛,但需谨慎选择,避免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等产生过大影响,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
2.呼吸管理:鼓励老年人深呼吸、咳嗽、咳痰,以促进肺扩张,防止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老年人,可进行雾化吸入等辅助排痰措施。如果老年人因疼痛明显不敢呼吸,必要时可考虑进行胸带固定等,以限制胸廓过度活动,减轻疼痛,利于呼吸管理。胸带固定时要注意松紧合适,过紧会影响呼吸,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
3.固定治疗:对于单纯的肋骨骨折,可采用胸带外固定。通过胸带固定可以减少骨折断端的活动,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固定时间一般为3-6周,但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
三、并发症防治
1.肺部并发症:如肺炎、肺不张等。由于老年人呼吸道清除能力下降,肋骨骨折后呼吸受限,更容易发生肺部并发症。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期翻身、拍背,鼓励老年人主动咳痰。对于存在肺部感染迹象的老年人,可根据痰培养等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要注意老年人肝肾功能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合理选择药物。
2.胸腔积液、气胸:通过胸部CT等监测是否有胸腔积液、气胸的发生。如果积液、积气量少,可密切观察,让其自行吸收;如果积液、积气量大,影响呼吸循环功能,则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
四、康复护理
1.营养支持:老年人骨折后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骨折愈合,要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充足的营养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的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利于骨折恢复。
2.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的变化。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本身基础疾病多,在治疗肋骨骨折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在进行呼吸管理、止痛等治疗时要注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要注意血糖控制,因为高血糖不利于骨折愈合和机体恢复。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由于疼痛和对疾病的担忧等,可能会出现焦虑等情绪,要给予心理疏导,提高老年人的治疗依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