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有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活动障碍、皮肤色泽和温度改变等表现,初始时创伤后肢体有进行性加剧疼痛,早期有远端感觉减退或麻木、肌肉力量减弱、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温度正常或略低,进展时疼痛性质等变化、感觉障碍加重、肌肉活动障碍加剧、皮肤色泽变为暗红、温度进一步降低,严重时肌肉坏死、皮肤紫黑、温度极度降低。
一、疼痛
1.初始表现
创伤后肢体出现进行性加剧的疼痛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最早且最常见的症状。例如,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后,伤肢疼痛程度超出一般创伤后的疼痛预期,且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这种疼痛是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刺激神经末梢所致。无论患者处于休息状态还是活动时,疼痛都难以缓解,且对一般的止痛措施效果不佳。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止等异常表现,需要医护人员仔细观察其肢体的反应来判断是否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
2.疼痛性质
疼痛多为刺痛、胀痛,患者常感觉有强烈的束带感紧束肢体。随着病情进展,神经可能会因缺血而发生功能障碍,疼痛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如疼痛减轻但出现感觉异常等情况,但早期主要以进行性加剧的刺痛、胀痛为主。
二、感觉异常
1.早期表现
患者可出现肢体远端的感觉减退或麻木。例如,手指或足趾的感觉变得迟钝,对痛觉、触觉的感知能力下降。这是因为骨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压迫神经,影响神经的传导功能。
在儿童中,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觉异常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但如果发现儿童伤肢对应的手指或足趾有对刺激反应不灵敏的情况,也需要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
2.进展表现
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感觉障碍可能会加重,出现感觉丧失。此时神经缺血情况更加严重,神经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导致肢体远端的感觉完全消失,这是病情较为严重的信号。
三、肌肉活动障碍
1.早期肌肉活动异常
患者可出现肢体远端肌肉力量减弱。比如,手部骨折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手指的屈伸活动可能变得不灵活,力量较正常时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肌肉缺血,导致肌肉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
对于儿童,由于其肌肉力量本身相对较弱,若伤肢出现活动较对侧明显减少的情况,也需要考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例如,患儿伤侧手臂或腿部的主动活动次数比健侧少很多。
2.晚期肌肉活动障碍
病情严重时,肌肉会发生坏死,导致肌肉活动功能完全丧失。此时肢体远端完全不能活动,肌肉处于瘫痪状态,这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未得到及时处理的严重后果,会严重影响肢体的功能恢复。
四、皮肤色泽和温度改变
1.早期皮肤色泽和温度变化
患肢皮肤可能出现苍白或轻度发绀,皮肤温度正常或略降低。这是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影响了肢体的血液循环,动脉供血减少,导致皮肤供血不足。例如,受伤肢体的皮肤颜色比健侧浅,触摸时感觉温度稍低。
在儿童中,由于皮肤较薄,这种色泽和温度的改变可能相对更容易观察到。如果发现患儿伤肢皮肤颜色异常且温度偏低,需要进一步评估。
2.进展期皮肤色泽和温度变化
随着病情进展,皮肤色泽可变为暗红,皮肤温度进一步降低。此时血液循环障碍加重,静脉回流也受到严重影响,肢体缺血情况更加严重,皮肤会呈现出暗红的颜色,并且触摸时感觉温度明显低于健侧。如果不及时处理,最终皮肤可能会出现紫黑色,温度极度降低,提示组织已经发生严重的缺血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