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睾丸鞘膜积液是两侧睾丸鞘膜腔内液体过多,由先天性因素、炎症因素、创伤因素致发病,有阴囊坠胀感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超声检查诊断,可观察等待或手术治疗,婴幼儿和成年男性有不同情况需注意。
发病机制
先天性因素: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鞘状突未闭合,腹腔内的液体可经未闭合的鞘状突流入睾丸鞘膜腔,从而引起鞘膜积液。这种情况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与胎儿的发育异常有关,男性胎儿的鞘状突闭合过程如果出现障碍,就容易引发双侧睾丸鞘膜积液。
炎症因素:附睾炎、睾丸炎、精索炎等炎症性疾病可导致鞘膜分泌增加,同时炎症也可能影响鞘膜的吸收功能,使得液体在鞘膜腔内积聚。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附睾炎,炎症刺激可使鞘膜产生过多液体,若双侧睾丸都受到炎症累及,就可能出现双侧睾丸鞘膜积液。
创伤因素:阴囊部位受到外伤,如撞击、手术损伤等,可引起鞘膜内出血、渗出增加,进而导致鞘膜积液。如果双侧阴囊都受到创伤,就有可能出现双侧睾丸鞘膜积液的情况。
临床表现
症状
阴囊坠胀感:双侧阴囊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患者会感觉阴囊有坠胀不适的感觉,尤其是在站立时间较长或活动后,坠胀感可能会加重。例如,成年男性长时间行走或从事重体力劳动后,双侧阴囊坠胀感会比较明显。
排尿及性功能影响:严重的双侧睾丸鞘膜积液可能会影响排尿,导致排尿不畅等症状,对于男性的性功能也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如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体征:双侧阴囊外观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肿大,触诊时可感觉到阴囊内有囊性肿物,表面光滑,有弹性,透光试验呈阳性(即光线可透过肿物)。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阴囊,了解肿物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同时进行透光试验,这是初步判断鞘膜积液的常用方法。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双侧睾丸鞘膜腔内液体的多少、睾丸的形态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并与阴囊内其他疾病如睾丸肿瘤等进行鉴别诊断。超声检查能够准确测量鞘膜腔内液体的量,还可以观察睾丸实质是否存在病变。
治疗方式
观察等待:对于婴儿时期的双侧睾丸鞘膜积液,部分可在两岁前自行吸收,所以如果是婴幼儿双侧睾丸鞘膜积液,且积液量较少,无明显症状,可以先观察等待,定期复查超声,了解积液的变化情况。因为婴幼儿的鞘状突有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闭合,从而使积液吸收。
手术治疗:如果双侧睾丸鞘膜积液量较多,症状明显,或者观察等待至两岁后仍未吸收,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鞘膜翻转术等,通过手术将过多的鞘膜切除并翻转,以达到治疗鞘膜积液的目的。手术适用于积液量大、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对于双侧同时进行手术的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等因素来综合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特殊人群情况
婴幼儿:婴幼儿双侧睾丸鞘膜积液需要特别关注,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决策上要谨慎。如果是少量积液,以观察为主,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哭闹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过度哭闹可能会加重鞘膜积液的程度。家长要定期带婴幼儿进行超声复查,监测积液的变化。
成年男性:成年男性双侧睾丸鞘膜积液如果是由炎症等因素引起,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寻找原发的炎症病灶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久坐、长时间站立等不良生活习惯,减少阴囊局部的刺激。如果需要手术,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