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女性常见的功能性痛经,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异常有关,月经来潮后开始,妇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一般不影响生育;继发性痛经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多在经前数天开始,妇科检查有器质性病变,部分会影响生育,特殊人群需关注相关情况。
原发性痛经:也称为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女性,通常在月经初潮后不久即出现。其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合成与释放异常有关,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是造成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PGFα和PGE增多,尤其是PGFα含量升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慢性炎症或肿瘤等。其发病机制是盆腔器质性病变导致子宫收缩异常或盆腔局部疼痛敏感化等,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和疼痛。
疼痛特点
原发性痛经:多在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可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性质多为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区域,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继发性痛经:疼痛多在月经来潮前数天开始,月经开始后疼痛逐渐加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为进行性加重。疼痛部位除了下腹部外,还可能因原发病变不同而有不同表现,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疼痛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子宫腺肌病导致的继发性痛经多位于下腹正中且进行性加重。
妇科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
原发性痛经:妇科检查通常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盆腔超声等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继发性痛经:妇科检查可发现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触及盆腔触痛性结节、子宫腺肌病可触及均匀性增大且质硬的子宫等。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盆腔内的器质性病变,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盆腔超声可能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等。
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
原发性痛经:好发于青春期女性,通常与月经初潮时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异常有关,精神紧张、焦虑、寒冷刺激、劳累等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原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好发于有盆腔器质性疾病相关风险的人群,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免疫、经血逆流等因素有关;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经产妇,与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造成的子宫肌层损伤有关;盆腔慢性炎症多与既往盆腔感染史等相关。
对生育的影响
原发性痛经:一般对生育功能无明显影响,大多数女性在结婚生育后,原发性痛经症状可有所缓解。
继发性痛经:部分继发性痛经可能会影响生育,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梗阻等,从而影响受精卵的运输,导致不孕;子宫腺肌病可能会影响子宫环境,不利于胚胎着床等,进而影响生育。
特殊人群方面,青春期女性出现原发性痛经时,应注意避免寒冷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适当休息、腹部热敷等非药物方式缓解疼痛;对于患有继发性痛经的育龄期女性,若有生育计划,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因为部分继发性痛经可能会对生育造成不良影响,在孕期也需要密切监测,因为原发病可能会在孕期发生变化而影响母婴健康;对于更年期女性出现的类似痛经症状,需警惕是否有盆腔器质性病变等情况,因为更年期女性也是一些盆腔肿瘤等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