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与卵巢囊肿在定义、性质、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原则和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不同。卵巢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发病隐匿,多为晚期,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综合治疗;卵巢囊肿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多数良性,较小无症状可随访,较大或肿瘤性需手术,育龄及中老年等特殊人群情况各有不同。
一、定义与性质
卵巢癌:是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卵巢上皮、生殖细胞、间质细胞等不同组织,具有侵袭性生长、易转移等特点,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卵巢囊肿:是卵巢内或其表面形成的囊状结构,内容物为液体或固态物质,多数为良性病变,但也有部分交界性或恶性可能。
二、发病特点
卵巢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等)、内分泌因素(长期排卵导致卵巢上皮损伤修复相关)、生活方式(如肥胖等)有关,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
卵巢囊肿: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育龄女性相对多见,可能与排卵、炎症、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相关,部分囊肿可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出现大小改变,有些可自行消失。
三、临床表现
卵巢癌:早期常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胀、腹部肿块、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消瘦等表现,晚期可出现恶病质等全身症状。
卵巢囊肿:较小的囊肿多无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发现;较大的囊肿可引起下腹坠胀、疼痛,若发生扭转或破裂,可出现急性剧烈腹痛。
四、影像学检查特点
卵巢癌:超声检查可见附件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肿块内血流丰富;CT或MRI检查可更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肿瘤多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占位,有侵犯周围组织及远处转移的征象。
卵巢囊肿:超声检查多显示附件区囊性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壁薄,内部透声好;CT或MRI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灶,边界光滑,囊壁薄而均匀,囊内密度或信号均匀。
五、实验室检查特点
卵巢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常有异常,如CA125(卵巢癌相关抗原125)常明显升高,HE4(人附睾蛋白4)等指标也可能异常,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非绝对,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卵巢囊肿:血清肿瘤标志物多正常,但若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属于特殊类型囊肿),CA125可能轻度升高。
六、治疗原则
卵巢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术需尽量切除原发肿瘤及转移灶,术后根据病理分期等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辅助化疗等。
卵巢囊肿: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囊肿,可定期随访观察,部分可能自行消失;对于较大(直径>5cm等)、有症状或考虑为肿瘤性的囊肿,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卵巢囊肿剥除术等。
特殊人群情况
育龄女性:卵巢囊肿较常见,需密切关注囊肿变化对生育的影响,若囊肿影响排卵或可能为恶性需及时处理;卵巢癌在育龄女性中相对少见,但也需重视,有相关高危因素时应加强监测。
中老年女性:更需警惕卵巢癌的可能,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卵巢癌;对于卵巢囊肿,也要评估其良恶性,及时处理。
有遗传家族史女性:若家族中有卵巢癌患者,携带相关基因突变的女性属于卵巢癌高危人群,应更密切监测,必要时可考虑更早开始筛查及采取预防性措施;对于卵巢囊肿,也需关注遗传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