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创面清洁护理分轻度和中重度,轻度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洗,中重度遵医嘱用合适中药溶液且操作轻柔;创面换药护理要依阶段选药并遵无菌操作,观察创面,注意患者体位;体位护理需定时翻身(儿童调整间隔),用辅助器具保持正确体位;营养支持护理要调整饮食保证营养,关注特殊人群;皮肤保湿护理选合适产品(儿童专用、过敏测试),按需保湿。
对于中度及以上褥疮:可根据创面情况遵医嘱选用合适的中药溶液进行清洗,如采用具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作用的中药煎剂。但在操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创面损伤,对于儿童患者需特别小心,防止因不配合导致二次伤害。
创面换药护理
药物选择:根据褥疮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应药物,如初期创面有红肿热痛时,可选用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膏剂;中期创面有坏死组织时,可选用祛腐生肌的药物;后期促进肉芽生长及上皮修复时,可选用促进组织修复的中药制剂。药物的选择需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相对较弱,在选择药物时需更谨慎评估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潜在影响的药物。
换药操作:换药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创面感染。操作过程中要观察创面的变化,包括创面的色泽、分泌物情况、周围皮肤状况等。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换药时要注意调整患者体位,避免局部受压加重病情,同时要与患者充分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
体位护理
定时翻身:一般每1-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较为娇嫩且骨骼发育尚未完全,翻身间隔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也不宜过长,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翻身时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翻身时的力度和角度需有所不同,如老年患者骨骼脆弱,翻身时要注意保护骨骼关节,儿童患者则要注意避免过度弯曲影响骨骼发育。
保持正确体位:翻身时可配合使用翻身枕等辅助器具,保持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对于有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要注意防止关节畸形,如对于偏瘫患者,要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等正确体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褥疮发生风险。
营养支持护理
饮食调整: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创面愈合。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可通过摄入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抗氧化、促进创面修复,可通过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补充。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营养均衡,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消化功能可能减弱,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采用易消化的食物形式,如将肉类制成肉末、蔬菜制成菜泥等。
特殊人群营养关注: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褥疮患者,要特别注意血糖的控制,在饮食上要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于长期卧床且食欲不佳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适当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但要注意营养制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需遵循专业指导,避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皮肤保湿护理
选择合适保湿产品:对于褥疮周围及易受压部位的皮肤,可使用温和、无刺激的皮肤保湿剂,保持皮肤的湿润度,防止皮肤干燥破裂。但要注意避免保湿产品污染创面,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保湿产品;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要先进行局部皮肤测试,确保无过敏反应后再使用。
保湿频率:根据皮肤干燥情况调整保湿频率,一般每天可进行2-3次保湿操作,保持皮肤处于良好的湿润状态,有助于皮肤的屏障功能维持,减少褥疮相关皮肤问题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