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肝损伤有一般症状表现和不同病因相关的特殊症状。一般症状包括黄疸、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全身症状(乏力、精神萎靡);不同病因相关特殊症状有:感染性肝损伤中病毒感染可能发热、巨细胞病毒感染伴肝脾肿大,细菌感染有高热寒战;药物性肝损伤有明确药物接触史且症状与用药有先后关系;遗传代谢性肝损伤中肝豆状核变性有神经系统症状和K-F环,半乳糖血症有喂养困难、呕吐腹泻及白内障等表现。
黄疸:是儿童肝损伤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的现象。新生儿肝损伤时黄疸可能出现较早且程度较深,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时需高度警惕肝损伤相关黄疸。对于不同年龄儿童,黄疸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和肝损伤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但皮肤和巩膜黄染是直观的判断指标。
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儿童会出现不想进食、食量明显减少的情况。这是因为肝脏损伤后,其分泌胆汁的功能受到影响,而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吸收至关重要,进而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导致儿童食欲下降。例如,原本喜欢吃饭的孩子突然对食物提不起兴趣。
恶心、呕吐:肝损伤可能引起胃肠道的反应,导致儿童出现恶心,进而可能发生呕吐。这是由于肝脏病变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蠕动功能,使得胃内压力变化,引发恶心呕吐症状。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吐奶频繁等情况。
腹胀:肝脏疾病影响了消化过程,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气体和食物积聚,从而引起腹胀。儿童可能会感到腹部胀满不适,用手触摸腹部可能较硬。
全身症状
乏力:儿童会感觉身体没有力气,活动减少。这是因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损伤后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能量产生不足等原因导致儿童出现全身乏力的表现。比如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不爱玩耍,总是想休息。
精神萎靡:病情较重时,儿童可能出现精神状态不佳,表现为精神萎靡,对周围环境反应淡漠。这与肝损伤导致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不同病因相关的特殊症状
感染性肝损伤
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肝损伤,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可能还会有发热的表现,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如果是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的肝损伤,除了黄疸、消化道症状等,可能还会伴有肝脾肿大,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和脾脏体积增大。
细菌感染: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肝损伤,儿童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超过38.5℃,同时可能伴有寒战等感染中毒症状。例如败血症引起的肝损伤,除了肝损伤相关症状外,全身感染中毒表现较为明显。
药物性肝损伤:有明确的药物接触史,在使用某些特定药物后出现肝损伤症状。比如使用了对肝脏有损害的抗生素等药物后,除了出现黄疸、消化道症状等,可能在用药后较短时间内就出现症状,且症状出现的时间与药物使用有明确的先后关系。不同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可能有其相对特异的表现,但总体还是以肝损伤的一般症状为基础。
遗传代谢性肝损伤
肝豆状核变性: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除了有肝损伤的一般症状外,还会有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如患儿可能出现肢体震颤、肌张力异常、舞蹈样动作等,同时角膜可能出现K-F环(角膜边缘有棕绿色色素环),这是由于铜在角膜沉积导致的,通过眼科检查可以发现。
半乳糖血症:由于患儿体内缺乏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导致半乳糖代谢障碍。除了肝损伤症状外,还会出现喂养困难、呕吐、腹泻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白内障等表现,因为半乳糖在体内堆积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