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需进行评估与监测,包括生命体征和胸部体征;要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纠正反常呼吸运动(包扎固定、牵引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分泌物、辅助通气)、控制出血与疼痛(处理血气胸、镇痛);转运时需注意相关事项,到达上级医院后要做好进一步治疗准备,包括完善检查、做好手术准备等,且各环节需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处理。
一、评估与监测
1.生命体征监测:严重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需密切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呼吸方面要关注呼吸频率、深度及是否存在呼吸困难表现,因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导致胸壁软化,引起反常呼吸运动,进而影响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心率和血压监测能及时发现因疼痛、缺氧等因素引起的循环系统变化;血氧饱和度可反映患者的氧合情况,若血氧饱和度降低,提示可能存在气体交换障碍。
2.胸部体征评估:详细检查胸部,明确骨折的部位、数量及有无合并血气胸等情况。通过视诊观察胸壁有无畸形、皮下气肿等;触诊可了解骨折处有无压痛、骨擦感;叩诊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胸腔积液、积气等情况;听诊可发现呼吸音异常等改变。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柔韧性较好,肋骨骨折的表现可能不典型,更需仔细评估。
二、紧急处理措施
1.纠正反常呼吸运动
包扎固定:对于现场或初步急救时,可采用厚敷料加压包扎浮动胸壁,以暂时纠正反常呼吸。用多层无菌纱布或棉垫覆盖于软化胸壁,再用多头胸带或绷带包扎固定,通过外力限制胸壁反常运动,改善呼吸功能。但包扎时要注意压力适中,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牵引固定:若现场急救条件有限或情况较为严重,可采用体外牵引固定法。使用牵引架或布带等对浮动胸壁进行牵引,使胸壁恢复正常的运动轨迹。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牵引重量需严格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避免牵引过重造成二次损伤。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分泌物:及时清除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防止窒息。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便于分泌物引流。
辅助通气: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表现时,需立即进行辅助通气。可采用面罩吸氧,若吸氧不能改善氧合,需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在儿科患者中,气管插管操作需更加精细,选择合适管径的导管,操作过程要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
3.控制出血与疼痛
处理血气胸:对于合并血气胸的患者,若胸腔积血量较多,需立即行胸腔穿刺抽气、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术,以排出胸腔内的积气、积血,改善胸腔内压力,恢复肺功能。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发生胸腔感染。
镇痛:合理使用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疼痛可导致患者呼吸浅快,不利于呼吸功能恢复,适当镇痛可改善患者呼吸状况。但在用药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儿童患者应优先选择对呼吸抑制较小的镇痛方法,如非药物镇痛配合适当的儿科专用镇痛药物。
三、进一步治疗准备
1.转运注意事项:在将患者转运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的过程中,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继续固定浮动胸壁。转运工具应尽量平稳,减少患者颠簸,避免因转运过程中的震动导致骨折端移位加重或病情恶化。对于儿童患者,转运时要特别注意保暖,保持合适的体位,确保呼吸循环稳定。
2.术前准备:患者到达上级医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胸部CT等,明确骨折及胸内脏器损伤情况,做好手术准备。若需进行手术修复骨折,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调整患者的机体状态至最佳,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基础病史不同的患者,术前准备需个体化,例如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需在术前对心肺功能进行优化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