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骨骨折有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及影像学复查要点。康复训练分早期(1-2周邻近关节主动活动)、中期(2-3周增加邻近关节活动度及远端轻度抗阻训练)、后期(4-6周全面关节活动度和力量训练,特殊人群针对性训练);并发症预防要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防关节僵硬(积极康复训练,正确摆放手部位置)、防血管神经损伤(准确操作,密切观察异常);影像学复查安排不同时间点,选择合适检查方法,注意辐射防护。
中期康复训练:骨折2-3周后,可逐渐增加骨折部位邻近关节的主动活动度训练,同时开始进行骨折部位远端关节的轻度抗阻训练。例如,使用轻重量的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但要注意力量适中。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骨质相对疏松,康复训练需更加谨慎,避免因力量过大造成二次损伤。在进行抗阻训练时,应根据老年患者的体力和恢复情况调整阻力大小,以患者能够耐受且不加重疼痛为度。
后期康复训练:骨折4-6周后,骨折部位相对稳定,可进行全面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和力量训练。包括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全方位活动,如旋转、屈伸等。同时加强手部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抓握不同质地、不同重量物体的训练。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从事精细手工劳作的人群,后期康复训练需着重进行针对性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以尽快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满足其工作需求。
掌骨骨折的并发症预防要点
感染预防:保持骨折部位伤口的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定期对伤口进行消毒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对于糖尿病患者等合并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其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弱,更要严格做好伤口护理,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感染风险。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预防感染。
关节僵硬预防:如前所述,早期和中期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是预防关节僵硬的重要措施。此外,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注意手部的摆放位置,避免关节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例如,将手部置于功能位,即腕关节背伸30°左右,掌指关节屈曲90°,指间关节微屈,这样可减少关节僵硬的发生几率。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其手部关节活动情况,督促其进行康复训练,避免因家长护理不当导致关节僵硬。
血管神经损伤相关预防:在骨折处理过程中,要准确操作,避免暴力复位等情况。对于存在血管神经损伤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骨折严重移位、伴有明显软组织损伤等,要密切观察手部的血运和感觉情况。如发现手部皮肤颜色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减退或消失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神经反应相对迟钝,更要加强观察,一旦出现异常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掌骨骨折的影像学复查要点
复查时间安排:一般在骨折后的1周、2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点进行影像学复查。首次复查(1周内)主要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和固定装置的位置是否正常。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可适当缩短首次复查时间间隔,如3-5天左右进行首次X线复查,以确保骨折复位良好且固定可靠。成人患者则按照常规1周左右复查。
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X线检查是掌骨骨折复查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骨折线的情况、骨折端的对位对线以及骨痂生长情况等。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需要进行CT检查,尤其是对于骨折涉及关节面、怀疑有微小骨折或复杂骨折移位的情况。CT检查能够更精确地显示骨折的细节,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同时要注意辐射防护,尤其是对于儿童和多次复查的患者,要合理控制辐射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