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肩关节脱位复发,需从加强肩部肌肉力量训练、注意日常活动中肩部保护、规范有脱位病史人群的康复训练及定期复查与专业评估等方面入手。加强肩部肌肉力量训练可通过哑铃侧平举、俯卧撑等;日常活动中要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做好保护,如儿童青少年防过度外展外旋、老年人防摔倒等;有脱位病史者要分早期、中期、后期规范康复训练;有脱位病史者需定期复查评估并依结果调整方案。
一、加强肩部肌肉力量训练
原因:强壮的肩部肌肉能够更好地稳定肩关节,降低脱位复发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增强肩部肌肉。例如,年轻人如果经常参与运动,可进行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训练来锻炼肩部及上肢肌肉;中老年人群可选择简单的肩部拉伸与力量练习,如肩部绕圈运动等。
具体训练方法:
哑铃侧平举:站立或坐姿,手持哑铃,缓慢将哑铃向两侧平举,每组15-20次,每天3-4组。
俯卧撑:双手撑地,间距与肩同宽,缓慢进行俯卧撑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组,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难度。
二、注意日常活动中的肩部保护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如打篮球、体操等,要特别注意避免肩部过度外展、外旋等容易导致肩关节脱位的动作,家长和教练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和保护;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下降、平衡能力减弱等原因,在日常活动中要小心防止摔倒,避免因摔倒时肩部着地而引发肩关节脱位。
性别与生活方式: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提拿重物时要注意姿势,避免突然用力牵拉肩部;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定时活动肩部,防止肩部肌肉劳损,影响肩关节稳定性。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群,每工作1-2小时应起身活动肩部,做一些简单的肩部伸展运动。
具体保护措施:
提拿重物时,尽量让物体靠近身体,使用腿部力量来发力,而不是单纯依靠肩部力量。
在进行可能涉及肩部剧烈运动的项目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包括肩部的旋转、摆动等活动,使肩部关节、肌肉等做好准备。
三、规范康复训练(针对有过肩关节脱位病史的人群)
原因: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正确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如果康复训练不当,很容易导致脱位再次发生。
康复训练内容:
早期康复(复位后1-2周):主要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在不引起肩关节明显活动的情况下,收缩肩部肌肉,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同时可进行肩部的被动活动,如在他人帮助下缓慢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活动,但活动范围要适度,避免过度牵拉。
中期康复(复位后2-6周):逐渐增加肩部肌肉的主动收缩力度和活动范围,可进行哑铃的轻度前平举、侧平举等训练,每组8-12次,每天3组。同时可以进行肩关节的主动助力活动,如利用健侧手辅助患侧手进行肩部的部分活动。
后期康复(复位后6周以上):进一步加强肩部肌肉力量训练和肩关节活动度训练,可进行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较强度的训练,同时进行肩关节的全方位活动度训练,如画圈运动等,逐渐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
四、定期复查与专业评估
原因: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了解肩关节的恢复情况,专业医生能够根据复查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防止肩关节脱位复发成为“习惯”。
复查要求:对于有过肩关节脱位病史的人群,一般在复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时间点进行复查,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来评估肩关节的稳定性、肌肉力量、关节结构等情况。根据复查结果,医生可以调整康复训练方案或给予其他相应的处理建议。例如,如果发现肩部肌肉力量仍然较弱,会进一步调整训练计划,增加训练强度或改变训练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