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可从病理、病因、病程、病情等方面分类。病理分类有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病因分类包括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衣原体、真菌性肺炎及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炎;病程分为急性、迁延性、慢性肺炎;病情分为轻症和重症肺炎,轻症主要累及呼吸,重症累及多系统。
一、病理分类
1.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迅速累及一段或整个肺大叶,多见于年长儿。其病理改变早期为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水肿和浆液渗出,随后出现白细胞浸润,大叶实质炎症,X线表现为均匀致密的大片状阴影。
2.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肺炎,多由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病变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向周围肺组织蔓延,累及支气管壁及周围肺泡,是小儿尤其婴幼儿常见的肺炎类型。病理上可见细支气管黏膜水肿、坏死,管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周围肺泡受累,X线表现为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小片状或斑点状模糊阴影。
3.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炎症为主,可由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引起。病理改变为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为咳嗽、气促等,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可有点状阴影。
二、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多见于年长儿;流感嗜血杆菌也是常见病原体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化脓性肺炎,病情较重,易出现并发症;此外还有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引起的肺炎,多见于新生儿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
2.病毒性肺炎:常见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主要病原体;腺病毒肺炎多见于6-24个月小儿,病情较重;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也可引起肺炎,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特点主要是间质炎症。
3.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多见于年长儿,也可发生于婴幼儿,病理改变为肺间质的充血、水肿,单核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干咳等,X线表现多样,可呈支气管肺炎改变、间质性肺炎改变或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等。
4.衣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肺炎多见于婴儿,多由受感染的母亲垂直传播引起,病理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多见于学龄儿童,病理改变类似支原体肺炎。
5.真菌性肺炎:常见的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曲霉等,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小儿,病理上可见真菌菌丝、孢子等,肺部有炎症浸润、坏死等改变。
6.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炎:如吸入性肺炎,多见于新生儿,因吸入羊水、胎粪、乳汁等引起,病理表现为肺部炎症反应;过敏性肺炎可因对花粉、粉尘等过敏引起,病理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
三、病程分类
1.急性肺炎:病程在1个月以内,大多数小儿肺炎属于急性肺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儿可痊愈。
2.迁延性肺炎:病程为1-3个月,这类肺炎的病情相对复杂,可能存在基础疾病或治疗不彻底等情况,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慢性肺炎:病程超过3个月,慢性肺炎的患儿往往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组织修复与破坏同时存在,治疗周期长,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改善通气、控制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等。
四、病情分类
1.轻症肺炎:主要累及呼吸系统,以发热、咳嗽、气促等为主要表现,肺部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精神状态尚可,无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呼吸频率轻度增快,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等。
2.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累及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循环系统可出现心肌炎、心力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心音低钝、奔马律、呼吸困难突然加重、肝脏迅速增大等;神经系统可出现烦躁、嗜睡、惊厥、昏迷、脑膜刺激征等;消化系统可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腹胀等,重症肺炎病情危急,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