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需进行诊断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有持续牵引等且并发症多,手术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康复护理分早期、中期、晚期;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防并发症等,儿童要避影响股骨头血运,女性绝经后防再次骨折。
一、诊断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机制,如摔倒时臀部着地等情况,了解受伤时间。同时询问患者既往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病史特点不同,例如老年人可能有长期骨质疏松病史,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易患骨质疏松,增加股骨颈骨折风险。
2.临床表现:受伤部位疼痛,多为腹股沟区疼痛,有时可放射至膝关节,患肢呈短缩、外旋畸形,不同年龄患者畸形程度可能因肌肉力量等因素有所不同,儿童肌肉力量相对较弱,畸形可能不如成年人典型。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方法,可发现骨折线等情况,但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CT及MRI检查: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或早期诊断有困难的情况,CT可更清晰显示骨折情况,MRI在早期发现骨髓水肿等方面有优势,能更早诊断骨折。
二、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持续牵引: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通过牵引维持患肢位置,减轻疼痛,促进骨折部分复位。牵引时间一般需要2-3个月,牵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肢血运、神经情况等。
固定方法:可采用穿防旋鞋、髋“人”字石膏固定等方法。但非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多,如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尤其是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风险更高。
2.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GardenⅠ、Ⅱ型等较稳定的骨折。通过手法等方法复位后,采用空心螺钉等内固定物固定骨折端。该手术可保留患者自身股骨头,尽量维持髋关节正常结构和功能,但存在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风险。
人工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GardenⅢ、Ⅳ型骨折及老年人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风险高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能较快缓解患者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高龄、一般情况较差、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只置换股骨头,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小,但远期可能出现髋臼磨损等问题。
三、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非手术治疗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术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早期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收缩锻炼,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康复速度不同,儿童康复相对较快,但也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2.中期康复:逐渐增加患肢负重,非手术治疗患者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何时部分负重,手术患者根据内固定情况等决定负重时间和重量。康复过程中可配合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等促进恢复。
3.晚期康复:恢复正常日常生活活动,进行平衡、步态训练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术后并发症风险高。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折愈合和骨健康。
2.儿童:儿童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见,但儿童骨折愈合能力强,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影响股骨头血运,尽量采用对生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密切观察股骨头发育情况,防止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影响髋关节发育的情况。
3.女性: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易患骨质疏松,增加股骨颈骨折风险,在治疗后要注意预防再次骨折,通过补充雌激素、钙剂等维持骨密度,同时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适当运动、均衡饮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