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人初次感染后病毒潜伏,免疫力下降时激活致病,有前驱症状、皮肤表现(好发部位、皮疹特点等)和神经痛等表现,儿童、老年人、孕妇、免疫抑制人群有不同情况,可通过临床表现等诊断,需与单纯疱疹等鉴别,治疗包括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及局部治疗等。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和皮肤性。人在初次感染该病毒后,会表现为水痘,或者呈隐性感染,此后病毒会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人体由于劳累、感染、恶性肿瘤、外伤等多种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就会被激活,病毒沿着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至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引起该神经节及相应皮肤发生炎症,从而出现带状疱疹。
二、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疹前可能会有乏力、低热、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会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持续1-3天,也有部分患者没有前驱症状直接发疹。
2.皮肤表现: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会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3.神经痛: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重要特征,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年龄越大,神经痛越明显。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电击、刀割样等,有的患者在皮疹消退后仍会遗留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三、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表现为水痘,症状相对成人可能较轻,但也需重视。儿童患带状疱疹较为少见,多与儿童时期发生过水痘,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再激活有关。儿童患者神经痛相对较轻,但仍需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引起感染。
2.老年人:老年人患带状疱疹时,病情往往较重,神经痛更为明显,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概率也更高。这是因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后炎症反应相对较重,且神经修复能力较差。
3.孕妇:孕妇患带状疱疹需要谨慎对待,因为病毒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感染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评估风险并进行相应处理,既要考虑抗病毒治疗对胎儿的影响,也要考虑疾病本身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4.免疫抑制人群:如患有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且病情可能更严重,病程更长,更容易出现并发症等。这类人群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及时处理带状疱疹,防止病情恶化。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单侧沿神经分布的群集性水疱、伴有神经痛等,一般即可诊断。对于不典型的病例,可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学检查(水疱基底部刮片染色可见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分离培养等)、血清学检查(检测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等)来辅助诊断。
2.鉴别诊断:需要与单纯疱疹鉴别,单纯疱疹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水疱较小、易破、常复发,全身症状轻;还需与接触性皮炎等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过敏原史,皮疹多与接触部位一致,一般无神经痛等。
五、治疗原则
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止痛治疗、营养神经治疗等。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应在发病早期(一般在皮疹出现72小时内)使用,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止痛治疗可根据疼痛程度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有助于神经修复。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预防感染。
总之,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特定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的疾病,不同人群患病表现和预后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