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有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畸形等表现,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老年人多与关节软骨退变等有关且恢复弱、影响大;肥胖人群因承受压力大症状早且明显;运动员等频繁用膝关节人群因过度磨损易发病且影响运动生涯。
特点: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刺痛等。在上下楼梯、蹲起等动作时,由于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增加,疼痛往往会明显加剧。例如,一位患有膝关节炎的老年人在下楼梯时,膝关节疼痛会显著加重,影响其行动。
肿胀
原因:膝关节炎症反应会导致滑膜增生、关节液分泌增多,从而引起膝关节肿胀。另外,关节内的骨质增生、游离体等也可能刺激周围组织,导致肿胀。
表现:膝关节肿胀可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饱满,皮肤发亮。肿胀程度因人而异,轻度肿胀可能仅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关节周围组织较平时稍有隆起,重度肿胀时膝关节明显增粗,皮肤紧张。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炎往往会出现较明显的肿胀,关节肿胀可能持续存在,并伴有压痛。
僵硬
发生时间:晨起时或长时间静止后膝关节易出现僵硬感,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比如,患者早晨起床后准备活动膝关节时,会感觉膝关节发紧、不灵活,需要活动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缓解。
影响因素:病情较轻时,僵硬持续时间较短,活动后很快缓解;病情较重时,僵硬持续时间延长,且可能在白天长时间不活动后也会出现僵硬加重的情况。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僵硬往往比较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2小时甚至更久。
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减小:由于疼痛、肿胀、僵硬等因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会逐渐减小。患者可能发现自己无法像正常时那样充分弯曲或伸直膝关节。例如,正常膝关节屈曲可达135°-150°左右,而膝关节炎患者可能屈曲角度明显减小,甚至只能达到90°左右;伸直时也可能无法完全伸直,存在一定的屈曲畸形。
活动能力下降:患者的日常活动会受到严重影响,如行走困难、不能久站、上下楼梯费力等。对于老年人来说,活动受限会使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响其生活质量。例如,原本可以轻松散步的老年人,由于膝关节炎导致的活动受限,只能短距离缓慢行走,甚至需要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
畸形
常见畸形类型: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膝关节炎可能导致膝关节畸形。常见的畸形有膝内翻(O型腿)和膝外翻(X型腿)。膝内翻表现为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膝外翻则是两膝能靠拢而两足内踝不能相碰。
产生机制:这是由于膝关节软骨磨损不均匀、骨质增生等原因,导致膝关节的力学结构发生改变,长期的力学不平衡引起膝关节逐渐变形。例如,骨关节炎患者由于膝关节内侧或外侧软骨磨损严重,内侧或外侧间隙变窄,使得膝关节逐渐向内侧或外侧偏移,从而形成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畸形的出现会进一步加重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行走和运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老年人:老年人膝关节炎多与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有关。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老年人可能还伴有骨质疏松,这会加重膝关节的疼痛和不适。而且老年人恢复能力相对较弱,病情进展可能相对缓慢,但一旦出现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如行动迟缓、生活自理困难等。
肥胖人群:肥胖者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发生膝关节炎。其症状往往出现得相对较早,疼痛和肿胀等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因为过多的体重增加了膝关节的负担,加速了关节软骨的磨损,所以肥胖人群需要更加注意控制体重,以减轻膝关节的压力,延缓病情进展。
运动员等频繁使用膝关节人群:这类人群由于膝关节使用频率高、强度大,膝关节炎的发生往往与过度磨损有关。早期可能表现为运动后膝关节的轻微疼痛、肿胀,随着病情发展,活动受限会逐渐加重,可能影响其运动生涯。例如,长期从事篮球、足球等运动的运动员,膝关节更容易出现磨损和退变,导致膝关节炎的发生和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