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长骨刺即骨赘,由膝关节退行性变等致骨骼增生,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非药物治疗包括休息、物理、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严重时手术,预防要保持健康体重、正确运动、保暖、定期体检,儿童少见,女性更年期后、男性重体力劳动者需重视膝关节保健。
一、骨刺的定义与膝盖骨刺的成因
骨刺,医学上称为骨赘,是骨骼边缘形成的骨性增生物。膝盖里长骨刺主要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变,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软骨会逐渐磨损,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平衡,骨骼会通过增生新的骨质来进行自我修复,从而形成骨刺。此外,长期的过度使用膝关节,比如运动员频繁的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重负荷工作等,会加速膝关节软骨的磨损,增加膝盖长骨刺的风险;膝关节受到外伤后,如果恢复不当,也可能引发膝关节的退变,进而导致骨刺形成;一些全身性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等,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促使骨刺生长。
二、膝盖长骨刺的症状表现
1.疼痛:早期可能表现为膝关节隐痛,在活动后尤其是上下楼梯、长时间行走后疼痛会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持续存在,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
2.肿胀:膝关节可能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炎症反应,引起滑膜充血、水肿,关节腔积液增多。
3.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关节内结构的改变,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会减小,比如屈伸不利,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的行走、下蹲等动作。
4.弹响或卡顿:在膝关节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弹响,感觉关节有卡顿感,这是因为骨刺影响了关节的正常运动轨迹。
三、膝盖长骨刺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膝关节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比如检查膝关节的压痛部位、活动范围等,初步判断膝关节的状况。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膝盖骨刺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清晰地看到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情况,骨刺的大小、位置等都能在X线片上显示出来。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膝关节情况,CT检查可以更精确地显示骨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判断骨刺是否累及关节内的结构等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能更好地显示膝关节软。
四、膝盖长骨刺的治疗与预防
1.非药物治疗
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膝关节,让膝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关节的磨损。
物理治疗:如热敷可以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减轻肿胀和疼痛。另外,理疗仪的照射等也可以改善膝关节的症状。
运动疗法: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膝关节康复锻炼,比如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等,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方式,避免加重膝关节的损伤。
2.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手术治疗:如果膝盖骨刺非常严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镜下骨刺清除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适应证,需严格把握。
4.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体重: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容易导致膝关节退变和骨刺形成,所以要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维持健康体重。
正确运动:避免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或不正确的运动方式,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放松。
注意关节保暖:寒冷刺激可能会加重膝关节的不适,尤其是对于已经有膝盖骨刺倾向的人,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膝关节的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以便早期发现膝关节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儿童来说,膝盖长骨刺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膝关节的外伤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膝关节退变的速度可能会加快,要更加注意膝关节的保健;男性如果有长期重体力劳动等情况,也需要重视膝关节的防护。总之,对于膝盖长骨刺的情况,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