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有疼痛、肿胀、弹响和交锁等症状表现,体格检查有麦氏试验、研磨试验、膝关节过伸试验等方法,影像学检查包括可排除其他骨性病变的X线检查和能清晰显示半月板情况的MRI检查,不同年龄段人群在症状、检查时需注意相应特点。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膝关节间隙有明显疼痛点,例如在行走、上下楼梯、蹲起等动作时,当膝关节处于特定的屈曲角度时,损伤的半月板会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不同类型的半月板损伤疼痛部位可能略有差异,内侧半月板损伤时,疼痛多位于膝关节内侧间隙;外侧半月板损伤时,疼痛多位于膝关节外侧间隙。对于儿童来说,可能因为表达不准确而表现为膝关节周围的不适或哭闹,尤其是在进行跑跳等活动后疼痛加重。在老年人中,可能合并有其他膝关节退变因素,疼痛可能会更加隐匿,但在活动时仍会出现。
2.肿胀
受伤后膝关节会逐渐出现肿胀,这是因为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内的滑膜受到刺激,导致滑膜分泌过多滑液,同时损伤的半月板可能会引起膝关节内的出血等情况,进而导致膝关节肿胀。一般在受伤后的数小时至一天内逐渐出现肿胀。儿童由于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半月板损伤后肿胀可能也会比较明显,而老年人可能因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等因素,肿胀消退相对较慢。
3.弹响和交锁
弹响:膝关节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弹响,多为突然的清脆响声。这是因为损伤的半月板在膝关节活动时,会发生移位、卡压等情况,当恢复正常位置时就会产生弹响。例如屈伸膝关节时可感觉到或听到弹响。儿童在出现弹响时可能会因为好奇而反复活动膝关节,但家长应引起重视。老年人出现弹响可能提示半月板损伤合并有其他结构的退变,如关节软骨磨损等。
交锁:膝关节突然卡住,不能屈伸,需要通过晃动膝关节等动作才能恢复。这是由于损伤的半月板部分卡在关节间隙内,阻碍了膝关节的正常活动。交锁现象在急性半月板损伤时较为常见,儿童和老年人都可能出现,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交锁后恢复可能相对困难。
二、体格检查
1.麦氏(McMurray)试验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足部,另一手扶住膝关节,将膝关节极度屈曲,小腿内收内旋,然后伸直膝关节,如果出现疼痛和弹响,提示内侧半月板损伤;如果将膝关节极度屈曲,小腿外展外旋,然后伸直膝关节,出现疼痛和弹响,提示外侧半月板损伤。对于儿童进行该检查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老年人由于关节退变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研磨试验(Apley试验)
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且作内旋和外旋动作,若引起疼痛,提示半月板损伤。或者将小腿上提,并且作内旋和外旋动作,若引起疼痛,也提示半月板损伤。儿童进行此检查时要安抚好儿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老年人在检查时要注意力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膝关节进一步损伤。
3.膝关节过伸试验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一手固定膝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小腿,将膝关节过度伸直,若引起疼痛,提示半月板前角损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操作时需根据其膝关节的活动度和耐受程度调整力度。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平片主要用于排除膝关节其他骨性病变,如骨折、膝关节游离体等。虽然半月板损伤在X线平片上不能直接显示,但可以通过观察膝关节间隙是否变窄等间接征象来辅助判断。例如,半月板损伤时间较长后,可能会出现膝关节间隙变窄,这是因为半月板损伤后,关节软骨受到磨损等因素导致间隙改变。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老年人可能因为骨质增生等情况影响对半月板损伤的判断。
2.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诊断半月板损伤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半月板的形态、结构,能够明确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如前角、体部、后角)、程度(如退变、撕裂等)。MRI图像上可以看到半月板内出现异常信号,根据信号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半月板损伤的类型。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MRI检查是安全有效的,能够为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半月板撕裂在MRI上表现为半月板内高信号影,且高信号影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