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常见类型包括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虚湿困,脾气虚有消化功能减退、乏力等表现,多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劳累饮食不规律等有关;脾阳虚有脾气虚症状加寒象,老年人、特殊生理期女性及长期受寒或服寒凉药者易患;脾虚气陷有脏器脱垂及脾气虚表现,多产女性、重体力及久坐久站者易患;脾虚湿困有身体困重、口中黏腻等湿邪表现,喜食肥甘甜食、居潮湿环境及特殊生理期女性易患,且与相应病史相关。
一、脾虚的常见类型及症状
(一)脾气虚
1.症状表现
消化功能方面:食欲减退是常见表现,患者可能觉得不想吃东西或者进食量减少。还可能出现腹胀,尤其是在进食后腹胀更为明显。大便也会出现异常,多表现为溏薄,质地比较稀软,排便次数可能会增多。从身体乏力方面来看,患者会感觉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例如,一些脾气虚的患者可能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感到气喘吁吁、疲惫不堪。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对于儿童来说,脾气虚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表现为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等。女性如果长期脾气虚,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等,比如出现月经提前或错后等情况。长期劳累、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脾气虚,因为过度劳累会耗伤脾气,饮食不规律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
2.病史相关:有长期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比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患者,更容易出现脾气虚的情况,因为疾病长期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气不足。
(二)脾阳虚
1.症状表现
消化系统与寒象:除了有脾气虚的一些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大便溏薄等之外,还会有明显的寒象。怕冷是比较突出的表现,患者会比常人更怕凉,尤其是腹部怕冷,喜欢暖敷腹部。腹痛也是常见症状,疼痛性质为隐痛,得温则缓。在大便方面,可能会出现完谷不化的情况,也就是大便中能看到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这是因为脾阳虚导致脾胃运化水谷的功能严重减弱,不能将食物充分消化吸收。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脾阳相对不足,更容易出现脾阳虚的情况。女性在经期、孕期、产后等特殊生理时期,如果不注意保暖和调理,也容易损伤脾阳,导致脾阳虚。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环境中,或者长期食用生冷寒凉食物的人群,脾阳受损的风险增加。
病史相关:有过脾胃受寒病史,或者长期服用寒凉药物损伤脾阳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脾阳虚。例如,长期服用清热解毒的寒凉中药,可能会损伤脾阳,引发脾阳虚相关症状。
(三)脾虚气陷
1.症状表现
脏器脱垂相关:主要表现为脏器脱垂,常见的有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患者可能会感觉腹部有坠胀感,尤其是在久站、劳累后坠胀感加重。同时还会伴有脾气虚的一些表现,如气短、乏力、倦怠等。比如胃下垂的患者,可能会在饭后感到腹部坠胀不适更加明显,而且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多产女性在产后如果调理不当,容易出现脾虚气陷,导致子宫脱垂等情况。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的人群,也容易出现脾虚气陷,因为这些生活方式会影响气机的升降,导致脾气下陷。
病史相关:有多次妊娠、分娩史的女性,或者有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导致脾虚进一步发展为气陷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脾虚气陷。
(四)脾虚湿困
1.症状表现
湿邪相关表现:患者会有身体困重的感觉,好像身上有沉重的东西绑着一样,四肢沉重,活动不灵活。口中黏腻,感觉嘴里发黏、发腻,不想喝水或者喝水后也不解渴。大便黏腻不爽,排便时感觉大便黏在马桶上不容易冲干净。还可能伴有腹胀、食欲减退等脾气虚的表现。例如,脾虚湿困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重如裹的感觉,好像头部被东西包裹着一样昏沉。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喜欢吃肥甘厚味、甜食的人群,因为这类食物容易生湿,长期食用容易导致脾虚湿困。居住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比如南方潮湿地区的居民,更容易受到湿邪侵袭,进而出现脾虚湿困的情况。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代谢和运化功能相对较弱,也容易出现脾虚湿困。
病史相关: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且同时有居住环境潮湿等因素影响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脾虚湿困。比如患有慢性肝炎同时长期居住在潮湿环境中的患者,就可能出现脾虚湿困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