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推拿按摩分前期准备、常用手法、复位相关辅助手法、复位后手法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前期准备包括环境和患者体位;常用手法有放松的揉法、滚法及理筋的弹拨法、拿捏法;复位辅助手法含拔伸牵引及足蹬法、科氏法等复位操作;复位后有放松巩固和维持关节活动度手法;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推拿按摩需注意相应事项,操作要轻柔、适度等以保障安全和效果。
一、肩关节脱位推拿按摩的前期准备
1.环境准备:选择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患者着凉,让患者能放松身心接受推拿按摩。
2.患者体位准备: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肩关节部位,使推拿按摩师能方便操作。
二、肩关节脱位常用推拿按摩手法
1.放松手法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在肩关节周围肌肉处进行轻柔揉动,以斜方肌、三角肌等部位为主,力度适中,频率约每分钟100-120次,通过揉法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一般持续3-5分钟。
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附着于肩关节周围肌肉,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运动,进行持续滚动。滚法力度可稍重些,能更好地放松深层肌肉组织,同样作用于三角肌、冈上肌等区域,持续3-5分钟。
2.理筋手法
弹拨法:用拇指指腹在肩关节周围的条索状或结节状的肌肉纤维处进行弹拨,如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腱等部位。弹拨时力度要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起到松解粘连、疏通经络的作用,每个部位弹拨3-5次。
拿捏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拿捏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如拿捏三角肌、斜方肌等,拿捏时要由轻到重,再逐渐放松,反复拿捏3-5次,可改善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气血流通。
三、复位相关的推拿按摩辅助手法(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1.拔伸牵引手法
坐位拔伸牵引:患者取坐位,推拿按摩师站在患者身后,用双手握住患者患侧手腕部,沿上肢长轴方向进行缓慢持续的拔伸牵引,同时可配合轻度的内外旋转和前屈后伸动作,一般牵引3-5分钟,利用牵引力使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等组织松弛,为后续复位创造条件。
卧位拔伸牵引:患者仰卧位,推拿按摩师站在患侧,一手握住患者肘部,另一手握住腕部,进行持续的拔伸牵引,牵引方向与上肢长轴一致,同时可配合适当的旋转和屈伸动作,牵引时间和力度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一般也是3-5分钟。
2.复位操作手法
足蹬法(Hippocrates法):患者仰卧,推拿按摩师立于患侧,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和肘部,沿患肢畸形方向缓慢用力牵引,同时用足跟顶住腋窝作反牵引力,当感到肱骨头有回纳感觉时,即为复位成功。操作时要注意足跟顶住腋窝的力度和牵引的方向、力度控制,避免暴力操作损伤周围组织。
科氏法(Kocher法):患者仰卧,推拿按摩师一手握住患肢肘部,另一手握住腕部,将患侧上臂外展90°,然后使肘部贴近胸壁,再将上臂内收,使肘部沿胸壁移向对侧肩部,最后将上臂内旋,若听到或感觉到弹响,提示复位成功。操作过程中要缓慢进行各个动作,防止造成血管、神经损伤。
四、复位后的推拿按摩手法
1.放松巩固手法
继续采用揉法、滚法等放松手法,时间可稍短,约2-3分钟,进一步放松肩关节周围肌肉,巩固复位效果。
2.关节活动度维持手法
摆动法:在肩关节周围进行小范围的摆动,如前后、左右、环转等方向的小幅度摆动,幅度逐渐增大,但要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每次摆动3-5个周期,有助于维持肩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肩关节脱位相对较少见,若发生脱位,推拿按摩复位需极其轻柔,因为儿童骨骼、肌肉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力量控制要精准,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操作前需详细评估儿童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肩关节脱位后推拿按摩复位时要格外小心,牵引和复位的力度要比成年人轻,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反应,防止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复位后的推拿按摩放松和关节活动维持手法要更注重温和、适度。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肩关节脱位进行推拿按摩时,要特别注意体位和手法的选择,避免对腹部造成压迫,操作力度要适中,不能过于粗暴,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操作前需充分了解孕妇的孕期情况和身体状态,由专业医生和推拿按摩师共同评估后进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