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分为急性和慢性,诊断靠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康复需循序渐进且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非手术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有修整、缝合、置换等,儿童、中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康复各有特殊要点。
一、半月板损伤的分类及表现
半月板损伤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多有明显外伤史,如膝关节扭转、深蹲等动作,受伤时可感到膝关节有撕裂感,随即出现疼痛、肿胀、关节腔积血等;慢性损伤则常无明显外伤史,多因长期磨损等原因导致,表现为膝关节隐痛、肿胀不明显,但会有膝关节活动时的弹响、卡顿等症状,上下楼梯或蹲起时症状可能加重。不同年龄人群发生半月板损伤的原因可能不同,年轻人多因运动损伤等急性因素,而中老年人可能与膝关节退变等慢性因素相关。
二、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包括麦氏征、研磨试验等。麦氏征检查时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足部,另一手固定膝关节,将小腿极度屈曲,然后伸直膝关节,若出现疼痛或弹响则为阳性,提示半月板损伤;研磨试验则是患者俯卧,膝关节屈曲90度,检查者将小腿下压并作内外旋转,若引起疼痛则可能为半月板损伤。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骨性病变,如膝关节骨折等,但不能直接显示半月板损伤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半月板损伤最准确的方法,能清晰显示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程度等,如半月板的撕裂是纵行、横行还是水平撕裂等。
三、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式
1.非手术治疗
休息制动:对于损伤较轻的患者,通过休息、减少膝关节的活动,如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行走等,让损伤的半月板有一定的修复机会。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膝关节仍在发育中,更应严格制动,避免进一步损伤。
物理治疗:可采用冷敷、热敷、超声波、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急性期(一般在损伤后48小时内)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恢复期可采用热敷等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损伤修复。中老年人在进行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把握,避免烫伤等。
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关节的康复训练,包括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等。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稳定膝关节,改善膝关节功能。例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平卧,将膝关节伸直,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2.手术治疗
半月板修整术:适用于半月板损伤程度较轻,仍有部分完整半月板组织的情况。通过手术将损伤的部分半月板修整,保留可发挥功能的半月板组织。对于年轻患者运动需求较高的情况,可能更倾向于尽量保留半月板组织。
半月板缝合术:适用于损伤部位血运较好的半月板损伤,通过缝合的方式让损伤的半月板愈合。但半月板的血液供应情况因人而异,只有靠近边缘的半月板部分血运相对较好,缝合后愈合的可能性较大。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半月板血运相对较好,若符合缝合指征,半月板缝合术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半月板置换术:适用于半月板严重损伤、无法修复且膝关节退变较严重的患者。但这种手术相对较少采用,一般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考虑。
四、半月板损伤康复中的注意事项
1.康复训练的循序渐进: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后的康复训练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时训练强度不宜过大,随着膝关节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例如康复训练中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的训练,不能一开始就强行将膝关节屈曲到很大角度,要逐步增加。
2.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
儿童:儿童半月板损伤后康复训练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膝关节还在生长发育中,康复训练要在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影响膝关节发育。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让儿童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半月板损伤后康复训练要考虑其膝关节退变的情况,训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加重膝关节退变。可以结合一些适合中老年人的低强度运动,如游泳等,既可以锻炼膝关节周围肌肉,又不会对膝关节造成过大压力。
女性:女性在半月板损伤康复中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康复计划,例如在月经期间身体状态可能会有所不同,康复训练强度可适当调整。同时要注意穿着合适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等不利于膝关节健康的鞋子。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在半月板损伤康复中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同时康复训练要更加关注血糖变化对康复的影响,在训练前后注意监测血糖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