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相关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体格检查有视诊、触诊、活动度检查、肌力检查、反射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检查(正位、侧位、斜位片)、CT检查(横断面CT、三维CT重建)、MRI检查;其他特殊检查有椎动脉造影检查、肌电图检查,各检查从不同方面对颈部情况进行评估,以辅助疾病诊断。
一、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患者颈部有无畸形、有无异常隆起或凹陷、皮肤有无红肿、皮疹等情况。例如,某些先天性颈椎畸形可能在视诊时发现颈部外观异常,不同年龄人群的颈椎外观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有差异,儿童若有先天性颈椎问题可能表现出与成人不同的颈部外观表现。
2.触诊:触摸颈部两侧肌肉有无紧张、条索状改变,颈椎棘突有无压痛、偏移等。不同性别在颈部肌肉紧张度等方面可能因日常活动等有一定差异,比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无论男女)颈部肌肉可能更容易出现紧张,通过触诊可初步判断颈部肌肉及骨骼情况,对于有颈部病史的患者,触诊时能发现更明显的异常。
3.活动度检查:检查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活动度。正常颈椎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不同年龄阶段活动度不同,儿童颈椎活动度相对较大,随着年龄增长活动度逐渐减小,老年人因颈椎退变等原因活动度可能降低,通过检查活动度可了解颈椎的功能状态,比如患者颈部活动受限可能提示颈椎病变。
4.肌力检查:检查颈部相关肌肉的肌力,如屈颈肌、伸颈肌等的肌力。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肌力有差异,通过肌力检查能判断颈部肌肉有无无力等情况,对于有颈部病变影响肌肉功能的患者可准确评估。
5.反射检查:包括深反射(如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等间接反映颈部神经情况)和浅反射等。颈部病变可能影响神经反射,通过反射检查有助于判断神经受累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反射表现可能有正常差异,比如儿童和老年人的反射情况与成年人不同,有颈部病史的患者反射可能出现异常改变。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正位片:观察颈椎椎体有无侧弯、椎间隙有无狭窄、椎体边缘有无骨质增生等。不同年龄的颈椎椎体结构有差异,儿童颈椎椎体相对较小,随着年龄增长椎体逐渐发育成熟,老年人椎体可能出现骨质增生等退变表现,通过正位片可初步了解颈椎的骨骼结构情况。
侧位片:可观察颈椎生理曲度是否存在、变直或反曲情况,椎体有无前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高度等。正常颈椎有向前的生理曲度,年龄增长、不良姿势等可能导致生理曲度改变,通过侧位片能直观看到这些情况,对于有颈部不适的患者可初步筛查颈椎骨骼形态问题。
斜位片:主要用于观察椎间孔有无狭窄,神经根受压情况等。不同性别、工作生活方式的人群椎间孔情况可能不同,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椎间孔可能因椎体退变等出现狭窄,通过斜位片可辅助判断神经根相关情况。
2.CT检查
横断面CT:能清晰显示颈椎椎体、椎间盘、椎管等结构的横断面形态,可发现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及部位、椎管内有无占位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CT检查能更精准地看到细微结构改变,比如儿童的颈椎结构在CT下可清晰呈现,便于发现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等情况,有颈部外伤等病史的患者通过CT能明确有无骨折、椎管内损伤等。
三维CT重建:可更直观地展示颈椎的立体结构,对于复杂的颈椎骨折、畸形等情况能更好地评估。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老年人,三维CT重建都能从立体角度呈现颈椎情况,帮助医生全面了解颈椎的形态结构,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3.MRI检查
能清晰显示颈椎的软组织结构:如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等。对于脊髓有无受压、变性,椎间盘突出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情况等能很好地显示。不同年龄人群的脊髓等软组织结构在MRI下表现不同,儿童的脊髓相对娇嫩,MRI检查能更细致观察其情况,有颈部神经症状的患者通过MRI可明确神经受压等病变,对于有颈部病史且怀疑神经受累的患者是重要的检查手段。
三、其他特殊检查
1.椎动脉造影检查:主要用于怀疑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可观察椎动脉的走行、有无狭窄、扭曲等情况。但该检查是有创检查,一般用于其他检查高度怀疑椎动脉病变但不能明确时,不同年龄人群进行该检查的风险和适应证需严格评估,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该检查,有颈部血管相关病史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是否进行此检查。
2.肌电图检查:有助于判断颈部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了解有无神经损伤及损伤的程度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肌电表现有正常范围,通过肌电图检查能辅助诊断颈椎病是否累及神经及神经受损情况,对于有颈部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的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