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可引发多种症状,包括下腹部疼痛(育龄女性更易受影响,长期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及既往急性盆腔炎病史可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不同年龄段均可出现,不注意外阴清洁等生活方式及既往生殖道感染病史易致)、月经异常(育龄及青春期等女性均可能,长期精神压力大等生活方式及有内分泌或月经不调病史者更易)、不孕(约20%-30%患者会出现,年龄增大、晚婚晚育等生活方式及既往输卵管炎等病史易增加风险),还可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性交痛及累及泌尿系统时的尿频、尿急等症状。
年龄因素:育龄女性相对更易受慢性盆腔炎影响出现下腹部疼痛,这与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结构及生育等因素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若有盆腔炎病史等情况,疼痛可能会因身体机能变化等因素持续或反复发作。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慢性盆腔炎发生风险,进而加重下腹部疼痛症状,比如长时间坐着会影响盆腔血液循环,不利于炎症消退,易使疼痛迁延不愈。
病史影响:既往有急性盆腔炎病史者,若未彻底治愈,很容易转为慢性盆腔炎,从而出现下腹部疼痛的慢性症状,且相比无盆腔炎病史者,这类人群疼痛往往更顽固。
阴道分泌物增多
具体表现:阴道分泌物量较平时增多,质地可呈脓性、黏液性等。有的患者分泌物还可能伴有异味,比如出现腥臭味等。一般分泌物增多是由于盆腔炎症刺激导致生殖道腺体分泌增加所致。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女性都可能出现,但育龄女性因生殖系统活跃,相对更易受炎症影响出现分泌物增多情况,而绝经后女性若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则需警惕是否有其他病变合并盆腔炎等情况。
生活方式:不注意外阴清洁、过度阴道冲洗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破坏阴道微生态环境,引发炎症,导致分泌物增多,比如过度阴道冲洗会打破阴道正常的酸碱平衡和菌群平衡,增加感染风险,进而出现分泌物异常增多。
病史影响:有过生殖道感染病史的女性,其发生慢性盆腔炎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为既往感染可能破坏生殖道防御机制,为慢性盆腔炎的发生及分泌物增多创造条件。
月经异常
具体表现: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紊乱等。月经量增多可能是因为盆腔充血等原因导致子宫内膜面积相对增大等;月经周期紊乱则表现为月经提前、推迟或经期延长等。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经期延长至8-10天甚至更久。
年龄因素:育龄女性月经异常相对更常见,青春期女性若发生慢性盆腔炎也可能影响月经,绝经前女性月经异常与慢性盆腔炎导致的内分泌及生殖系统功能紊乱相关,而绝经后女性月经异常出现需排查其他疾病,但也可能与盆腔炎相关的内分泌调节异常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月经,同时也可能加重慢性盆腔炎病情,导致月经异常加重,比如过度节食会使身体营养缺乏,影响激素合成,导致月经紊乱,而月经紊乱又可能因身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使盆腔炎病情反复,加重月经异常。
病史影响:有内分泌疾病病史或既往有月经不调病史的女性,发生慢性盆腔炎后更易出现月经异常,因为原本的内分泌或月经调节问题与盆腔炎相互影响,比如本身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的女性,合并慢性盆腔炎时,月经异常可能更为明显和复杂。
不孕
具体表现:慢性盆腔炎可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等,从而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及受精卵的运输,最终引起不孕。据统计,约20%-30%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会出现不孕情况。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35岁以上的女性,慢性盆腔炎导致不孕的风险相对增加,因为年龄增大本身生殖能力逐渐下降,而盆腔炎又进一步破坏生殖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比如35岁以后女性输卵管等生殖管道的弹性和功能不如年轻时候,盆腔炎造成的粘连等问题对生育的影响更显著。
生活方式:晚婚晚育、性生活不注意卫生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慢性盆腔炎发生概率,进而增加不孕风险,比如晚婚晚育女性可能因为生育年龄偏大,同时若有慢性盆腔炎等问题,不孕的可能性相对更高;性生活不注意卫生会使病原体容易侵入生殖道,引发盆腔炎,增加不孕几率。
病史影响:既往有输卵管炎等生殖系统炎症病史的女性,发生慢性盆腔炎后不孕的可能性极大增加,因为输卵管炎本身就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等问题,合并慢性盆腔炎后会进一步加重输卵管等生殖器官的病变,严重影响生育功能。
其他症状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一般体温多在37.5℃-38℃左右,乏力表现为容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等。但这些全身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性交痛:在性交过程中或性交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加重,即性交痛,这是因为性交时盆腔充血等因素刺激炎症部位所致。
泌尿系统症状:如果慢性盆腔炎累及泌尿系统,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这是由于炎症刺激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