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需评估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治疗分保守与手术,康复护理涉及休息体位、饮食及并发症预防,预后因情况而异,康复期需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诊,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需注意的特殊情况。
一、肋骨骨折的评估
1.症状表现
受伤部位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状,在深呼吸、咳嗽或身体转动时疼痛会加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皮肤有瘀斑等表现。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弹性较好,肋骨骨折可能没有成人那么明显的畸形,但疼痛等表现仍需重视。老年人肋骨骨折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因素,骨折端移位相对不明显,但疼痛可能持续较久,且容易并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严重的肋骨骨折可能导致胸廓稳定性破坏,影响呼吸功能,出现呼吸浅快、呼吸困难等情况,这是因为胸廓运动受限,通气量减少。
2.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局部触诊,可发现骨折部位有压痛,有时能触及骨折断端摩擦感。对于怀疑有肋骨骨折的患者,还需检查胸部呼吸运动是否对称,双侧呼吸音是否一致等,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血气胸等并发症。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诊断肋骨骨折的常用方法,能发现大部分明显的肋骨骨折,但对于一些无明显错位的骨折或肋软骨骨折可能显示不清。
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重建,能更清晰地显示肋骨骨折的情况,包括骨折的位置、骨折端的移位情况以及是否合并有胸腔内的病变,如血气胸等,对于诊断不明确的肋骨骨折具有重要价值。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需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
二、肋骨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固定胸廓:对于单纯性肋骨骨折、骨折端无明显移位的患者,可采用胸带外固定的方法,以减少骨折端的活动,缓解疼痛。胸带固定时要注意松紧度适宜,过紧会影响呼吸,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儿童胸廓发育尚未成熟,胸带固定需选择合适的型号,密切观察胸廓活动及呼吸情况。老年人皮肤较松弛,固定时要注意避免皮肤受压损伤。
止痛治疗:可根据疼痛程度选用合适的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需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对于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止痛方法,如局部冷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疼痛。
呼吸管理: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以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对于痰液较多、咳嗽无力的患者,可协助其翻身、拍背,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等措施帮助痰液排出。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重呼吸管理,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胸壁软化形成连枷胸,影响呼吸功能的患者;或者骨折端有明显移位,压迫肺组织等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儿童由于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治疗需谨慎权衡,一般尽量先采用保守治疗,除非有非常明确的手术指征。老年人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评估手术风险。
三、康复护理
1.休息与体位
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一般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和减轻胸部疼痛。半卧位时可在背部垫软枕,使身体处于舒适的角度。儿童在休息时要选择合适的体位,避免压迫受伤的胸部,同时要保证睡眠质量。老年人半卧位时要注意防止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压疮等问题,可适当调整体位。
2.饮食护理
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饮食,以促进骨折愈合。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维生素C等能促进骨胶原的合成,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例如可多吃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生长所需;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要易于消化吸收。
3.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肺部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咳嗽、咳痰情况,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期翻身、拍背,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儿童和老年人都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善,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更要加强这方面的护理。
血气胸: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胸痛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加重、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四、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
大多数单纯性肋骨骨折经过适当的治疗后预后良好,骨折可在数周-数月内愈合。但如果合并有严重的肺部并发症等情况,预后可能会受到影响。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要注意防止畸形等情况;老年人由于自身基础疾病等因素,骨折愈合时间可能较长,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预后相对复杂。
2.注意事项
患者在康复期间要避免剧烈活动,防止骨折端再次移位。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儿童在康复过程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其胸廓发育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摔倒等再次受伤的情况,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利于骨折的恢复和身体健康的维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