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腕关节脱位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康复护理。一般护理涵盖体位护理(依不同年龄保持合适体位)与病情观察(关注血液循环、肿胀、疼痛等);疼痛护理有非药物镇痛(心理疏导、冷敷等)及药物镇痛注意事项(针对不同人群);并发症护理包括肿胀护理(功能锻炼、药物辅助等)和血管神经损伤相关护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后续观察护理);康复护理涉及康复锻炼开始时间(依恢复情况,不同人群有差异)和内容方法(腕关节屈伸、旋转等锻炼,不同人群锻炼方式有别)。
一、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
对于桡腕关节脱位患者,应保持患肢适当的体位以促进恢复。一般建议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可使用枕头等将患肢垫高,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需要家长协助保持正确体位,避免患儿自行活动导致脱位加重或影响恢复。对于成年患者,也要告知其尽量避免患肢下垂时间过长。
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体位要求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由于骨骼、肌肉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需要家长密切关注体位情况,防止因体位不当影响关节恢复。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等。若出现皮肤苍白、温度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可能提示血管受压,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血管硬化等基础疾病,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更要加强观察;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仔细观察其患肢的异常表现。同时,还要观察患肢的肿胀程度、疼痛情况等,若疼痛加剧或肿胀进行性加重,也需及时评估。
二、疼痛护理
1.非药物镇痛方法
可以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来缓解疼痛。通过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例如给患者讲一些轻松的话题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其喜欢的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还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在脱位后的急性期(一般为24-48小时内),用冰袋等对患肢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一次。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缓解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冷敷时避免冻伤皮肤,尤其是儿童皮肤娇嫩,更要控制冷敷时间和冰袋与皮肤的距离。
对于成年患者,也可以指导其通过深呼吸等放松方式来缓解疼痛带来的紧张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疼痛的感知。而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心肺等基础疾病,在进行深呼吸等放松方法时要注意其耐受情况,避免因过度呼吸导致不适。
2.药物镇痛的注意事项(若需使用)
一般首先考虑非药物镇痛方法,若疼痛仍较剧烈,需使用药物镇痛时,要遵循用药原则。但需注意,对于低龄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强效镇痛药物,优先选择对其影响较小的镇痛方式。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三、并发症护理
1.肿胀护理
除了上述提到的早期冷敷等方法外,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患肢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例如,在脱位恢复的中后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腕关节屈伸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的幅度和频率。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功能锻炼要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老年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要缓慢、适度,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逐步增加活动量,防止因锻炼不当加重肿胀或导致其他并发症。
还可以使用一些消肿的药物辅助治疗(需遵医嘱),但要注意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如儿童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使用时需谨慎。
2.血管神经损伤相关护理
一旦发现患者可能存在血管神经损伤情况,要立即报告医生。对于出现血管损伤的患者,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等。对于神经损伤的患者,要观察患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变化,定期评估神经恢复情况。儿童患者神经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密切关注其患肢的感觉和运动表现;老年患者神经恢复相对较慢,要耐心进行护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等治疗措施,同时注意预防因神经损伤导致的肌肉萎缩等情况。
四、康复护理
1.康复锻炼的开始时间
一般在桡腕关节脱位得到初步处理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开始康复锻炼。通常在1-2周后可以开始一些简单的腕关节活动度锻炼。儿童患者由于恢复较快,可能可以适当提前开始一些温和的康复锻炼,但要在医生精准评估后进行;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康复锻炼开始时间可能需要根据其整体身体状况适当延后,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2.康复锻炼的内容和方法
康复锻炼包括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例如,腕关节屈伸锻炼可以让患者缓慢地将手掌向上弯曲(背伸)和向下弯曲(掌屈),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3-4组。旋转锻炼则是让患者缓慢地将手腕向左和向右旋转。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进行康复锻炼,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老年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家属要在旁边协助,防止患者因平衡等问题摔倒,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锻炼的强度和时间,逐渐增加锻炼的难度和活动量,以促进桡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