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适度有氧运动、关节功能锻炼和体重管理;物理治疗有热疗(热敷、红外线照射)和冷疗(冰袋冷敷);药物治疗涉及非甾体抗炎药和软骨保护剂;手术治疗包括关节镜手术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不同治疗方式有相应注意事项及适用情况。
一、生活方式调整
1.运动方面
适度有氧运动:对于膝关节炎患者,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例如游泳,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重,在游泳过程中膝关节屈伸活动相对自然,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如股四头肌等。研究表明,坚持规律游泳锻炼的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程度缓解,且关节功能改善。对于非肥胖的膝关节炎患者,还可选择平地慢走,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60-90步,每次行走时间可从10-15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左右,每周进行3-5次。但要避免爬山、上下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运动,因为这些运动在关节屈伸时会对膝关节软骨等结构产生较大压力,可能加重病情。
关节功能锻炼:进行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患者可平躺在床上,伸直膝关节,将大腿肌肉绷紧,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还可进行膝关节屈伸的助力活动,在家人帮助下缓慢屈伸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引起疼痛加重。对于老年患者,关节功能锻炼更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耐受程度调整锻炼强度和时间,防止过度锻炼导致关节损伤。
2.体重管理
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对于肥胖的膝关节炎患者,减轻体重可显著改善症状。一般建议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减重,饮食上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的摄入。例如,每天减少500-1000千卡的热量摄入,同时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女性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因过度节食等不健康方式减重,应选择科学的减重方案;老年患者在减重过程中要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因为体重减轻过程中膝关节负担减轻,但行动时仍需注意安全。
二、物理治疗
1.热疗
热敷:可采用热毛巾热敷膝关节,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热疗能促进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对于一些因寒冷刺激导致膝关节疼痛加重的患者,热敷效果较为明显。但对于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发膝关节炎的患者,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
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膝关节,红外线能深入组织深部,产生热效应,改善膝关节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照射距离一般为30-50厘米,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天1-2次。对于有皮肤破损或感染的膝关节部位,不宜进行红外线照射。
2.冷疗
冰袋冷敷:在膝关节急性炎症期,如出现明显肿胀、疼痛时,可使用冰袋冷敷。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敷在膝关节上,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冷敷,防止引起冻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更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
三、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1.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可缓解膝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要谨慎,因为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胃溃疡、胃出血等并发症。老年患者使用时也需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和肾功能情况,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2.软骨保护剂
像氨基葡萄糖等,它可以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2,并可防止损伤细胞的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从而起到保护关节软骨,延缓膝关节炎病情进展的作用。对于一些早期膝关节炎患者或作为辅助治疗,氨基葡萄糖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前需咨询医生,因为其安全性在特殊人群中还需进一步研究。
四、手术治疗
1.关节镜手术
适用于膝关节内有游离体、半月板损伤等情况的膝关节炎患者。通过关节镜可以观察膝关节内部结构,进行清理、修整等操作。例如清理膝关节内的炎性滑膜、破碎的半月板等。手术创伤小,恢复相对较快。对于年轻患者,膝关节软骨损伤不严重但存在明显机械症状时,关节镜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术后仍需进行康复锻炼,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康复锻炼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手术情况和恢复阶段进行个性化制定,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可能相对缓慢,需要家人更多的陪伴和协助。
2.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对于终末期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破坏严重,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通过植入人工关节来替代受损的膝关节,恢复膝关节功能。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如感染、假体松动等。术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护理,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通过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药物等措施来预防,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手术创伤较大,老年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等情绪,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