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小关节紊乱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康复锻炼。保守治疗有手法复位(适大部分无严重基础病者,儿童谨慎、老年人评估后轻柔操作,有特定病史者不适合)、物理治疗(热敷适多数缓解疼痛肌肉紧张,针灸各年龄段可选需注意相关病史,牵引有适应证禁忌证且需注意各年龄段及病史);康复锻炼包括脊柱活动度锻炼(颈部和腰部活动度锻炼各有具体方法及需注意各年龄段和病史)和核心肌群锻炼(腹部和背部核心肌群锻炼各有具体方法及需注意各年龄段和病史)。
一、保守治疗
(一)手法复位
1.适用情况:适用于大部分无严重基础疾病的脊柱小关节紊乱患者,尤其是急性发病且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法操作的人群。
2.原理:通过特定的手法,利用力学原理调整脊柱小关节的位置,使其恢复正常解剖关系,从而缓解疼痛等症状。例如,对于颈椎小关节紊乱,可采用颈椎旋转扳法等;对于腰椎小关节紊乱,有腰椎斜扳法等。
3.年龄因素:儿童进行手法复位需非常谨慎,因为儿童脊柱骨骼等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一般优先考虑其他相对温和的保守方法;老年人进行手法复位时,要评估其骨质疏松等情况,操作需轻柔,避免暴力。
4.生活方式: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导致脊柱小关节紊乱的人群,在手法复位后仍需注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5.病史因素:有脊柱外伤史、脊柱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等病史的患者一般不适合手法复位。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适用情况:可用于缓解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的疼痛和肌肉紧张,多数患者均可尝试,尤其适合慢性期或轻度疼痛的患者。
原理:通过热传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炎症反应。一般可采用温毛巾、热敷袋等进行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年龄因素:儿童热敷时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更要注意温度和热敷时间。
生活方式:对于因寒冷刺激诱发脊柱小关节紊乱的人群,热敷可作为一种辅助缓解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暖。
病史因素:有皮肤破损、感觉障碍等情况的患者热敷需谨慎。
2.针灸
适用情况:对脊柱小关节紊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各年龄段患者(儿童需谨慎选择)均可考虑,尤其适合伴有疼痛且愿意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
原理:通过针刺相应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通经止痛、调整脊柱关节功能的目的。例如,可选取腰部的肾俞、大肠俞等穴位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颈部的风池、天柱等穴位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
年龄因素:儿童针灸时要选择较细的针,且进针要非常轻柔,避免患儿恐惧和不配合;老年人皮肤松弛,进针时要注意手法。
生活方式:对于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脊柱小关节紊乱的患者,针灸治疗的同时需指导其改善生活方式。
病史因素:有出血倾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病史的患者需慎用针灸。
3.牵引治疗
适用情况:适用于部分脊柱小关节紊乱患者,如颈椎小关节紊乱伴有神经根受压表现的患者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原理:通过牵引力拉开脊柱间隙,减轻关节压力,调整小关节位置。颈椎牵引一般采用坐位或卧位牵引,牵引重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通常从3-5kg开始,逐渐增加;腰椎牵引可采用仰卧位牵引等方式。
年龄因素:儿童一般不采用牵引治疗;老年人牵引时要密切观察反应,牵引重量和时间要适当调整。
生活方式:牵引治疗后患者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姿势,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加重病情。
病史因素:有脊柱结核、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等病史的患者禁忌牵引治疗。
二、康复锻炼
(一)脊柱活动度锻炼
1.颈部活动度锻炼
适用情况:适用于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各年龄段均可进行,但儿童要在成人监护下进行。
具体方法:
前屈后伸:缓慢低头使下颌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抬头后仰,重复10-15次。
左右侧屈:头向左侧弯曲,左耳尽量贴近左肩,然后右侧弯曲,重复10-15次。
左右旋转:头向左旋转,目视左后方,然后向右旋转,目视右后方,重复10-15次。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颈部活动度锻炼时要注意动作幅度,避免过度用力;老年人动作要缓慢轻柔。
生活方式: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可在工作间隙进行颈部活动度锻炼,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小关节紊乱风险。
病史因素:有颈椎严重病变的患者锻炼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加重病情。
2.腰部活动度锻炼
适用情况:适用于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各年龄段均可,儿童需注意安全。
具体方法:
拱桥运动: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
飞燕式: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坚持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
年龄因素:老年人进行腰部锻炼时要避免过度弯腰等动作,可选择相对温和的方式;儿童锻炼时要防止摔倒等意外。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的人群可通过腰部活动度锻炼预防脊柱小关节紊乱。
病史因素:有腰椎骨折、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史的患者锻炼需谨慎。
(二)核心肌群锻炼
1.腹部核心肌群锻炼
适用情况:对维持脊柱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各年龄段均可进行,儿童可从简单的仰卧屈膝抱腹等动作开始。
具体方法:
平板支撑: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坚持30-60秒,重复3-5次。
仰卧起坐:仰卧位,双腿屈膝,双手抱头,腹部用力将上半身抬起,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但老年人和有腰部疾病的患者要避免过度仰卧起坐,可选择半程仰卧起坐等方式。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腹部核心肌群锻炼时强度要小;老年人锻炼时要根据自身耐力调整。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运动的人群可通过锻炼腹部核心肌群来预防脊柱小关节紊乱。
病史因素:有腹部手术史、严重腰椎疾病等病史的患者锻炼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背部核心肌群锻炼
适用情况:有助于增强脊柱稳定性,各年龄段适用。
具体方法:
俯卧挺身:俯卧位,双手放于身体两侧,然后将上半身抬起,离开床面,坚持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
超人式:俯卧位,双臂和双腿同时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坚持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
年龄因素:儿童锻炼时要注意动作幅度和安全;老年人锻炼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受伤。
生活方式:长期不良姿势导致脊柱问题的人群可通过锻炼背部核心肌群改善脊柱状况。
病史因素:有背部严重疾病的患者锻炼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