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性骨质疏松会引发多方面表现,包括疼痛(骨骼疼痛具多样影响因素、关节疼痛与多因素相关)、骨骼变形(身高变矮受多因素影响、脊柱畸形与多因素有关)、骨折(易发生于多种部位且受多因素影响、骨折后有局部和全身表现)及其他表现(肌肉力量下降与多因素相关、呼吸功能受影响受多因素影响)。
一、疼痛表现
1.骨骼疼痛
具体表现:激素导致骨质疏松时,最常见的是腰背疼痛,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群由于本身骨骼的退行性变化,再加上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疼痛可能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年轻患者使用激素后出现骨质疏松,疼痛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但同样会影响日常活动,如行走、坐立等。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的患者,激素引起骨质疏松导致的骨骼疼痛可能会因活动减少而被掩盖,但一旦活动时疼痛会更突出;而经常运动的人群,可能更早察觉到骨骼疼痛的异常,因为运动时骨骼受力等情况变化会使疼痛更明显。
2.关节疼痛
具体表现:激素性骨质疏松可能累及关节,导致关节疼痛,如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的疼痛。疼痛可能呈隐痛或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
性别因素影响:女性在绝经后本身就有骨质疏松风险,使用激素后这种风险进一步增加,关节疼痛可能更为常见。男性使用激素后也会出现关节疼痛,但相对女性可能发生率稍低,但一旦出现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也较大。
病史因素影响:有既往关节疾病史的患者,使用激素后出现骨质疏松,关节疼痛可能会与原有的关节疾病症状相互影响,使疼痛表现更复杂,增加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二、骨骼变形表现
1.身高变矮
具体表现: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激素性骨质疏松常见的情况,多个椎体压缩骨折会导致身高变矮。老年人本身有一定程度的身高下降,使用激素后这种身高变矮的情况可能会加速出现,例如原本身高160cm的老年人,使用激素后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身高下降数厘米。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群骨骼的强度和韧性较差,激素引起椎体压缩骨折导致身高变矮的可能性更大。儿童和青少年使用激素后出现身高变矮,可能会影响其最终的成年身高,因为儿童骨骼还在生长发育阶段,激素导致骨质疏松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的人群,使用激素后更容易出现椎体压缩骨折,进而导致身高变矮。例如长期弯腰劳作的人群,本身脊柱就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弯曲,使用激素后骨质疏松加重,椎体更容易压缩变形,身高变矮更明显。
2.脊柱畸形
具体表现:严重的激素性骨质疏松可导致脊柱畸形,如驼背。椎体的压缩性骨折使脊柱前凸曲线增加,形成驼背。脊柱畸形会影响胸廓的形态,进而影响呼吸功能等。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脊柱的柔韧性下降,激素引起骨质疏松导致脊柱畸形的过程相对更容易发生且畸形可能更严重。儿童和青少年脊柱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激素导致骨质疏松影响脊柱生长,可能会出现脊柱侧弯等不同类型的畸形,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生活方式影响:缺乏对脊柱保护的生活方式,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坐姿不正等,在使用激素后会加重脊柱畸形的程度。例如长期低头看手机的人群,本身颈椎和胸椎的曲度可能已经有改变,使用激素后骨质疏松,脊柱稳定性下降,畸形会进一步加重。
三、骨折表现
1.易发生骨折部位
椎体骨折:由于椎体是松质骨丰富的部位,激素性骨质疏松时椎体最容易发生骨折。患者可能没有明显外伤史,轻微的活动如咳嗽、排便等就可能导致椎体骨折。
髋部骨折:髋部骨折也是激素性骨质疏松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腕部骨折:对于绝经后女性等本身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使用激素后腕部骨折的风险增加,多因跌倒时手掌撑地导致。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质量下降,使用激素后发生上述部位骨折的风险更高。儿童和青少年使用激素后发生骨折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骨折,由于骨骼还在生长,愈合过程可能与成年人不同,需要特别关注。
性别因素影响:女性在绝经后使用激素,髋部骨折等风险显著增加。男性使用激素后也会有骨折风险,但相对女性,髋部骨折等的发生率可能稍低,但椎体骨折等也不容忽视。
生活方式影响:有跌倒风险的生活方式,如居住环境有障碍物、行动不便等,使用激素后发生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例如居住在楼梯间没有安装扶手、地面不平整的老年人,使用激素后骨质疏松,跌倒后更容易发生骨折。
2.骨折后的表现
局部表现:骨折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例如椎体骨折时,局部脊柱有压痛、叩击痛;髋部骨折时,髋部肿胀、疼痛,下肢短缩、外旋畸形等。
全身表现: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如发热、食欲减退等。对于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机能较差,骨折后的恢复相对较慢,而且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更高;年轻患者骨折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关注骨折对其未来骨骼健康和生活功能的影响。
四、其他表现
1.肌肉力量下降
具体表现:激素性骨质疏松患者常伴有肌肉力量下降,表现为行走无力、持物困难等。例如患者原本能轻松提起的物品,现在感觉费力,上下楼梯时腿部力量不足等。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患者肌肉本身就有萎缩等情况,使用激素后肌肉力量下降更为明显,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的行走、穿衣等基本生活活动。年轻患者肌肉力量相对较好,但使用激素后肌肉力量下降也会对其运动能力等产生较大影响,如原本能进行的体育活动现在无法完成。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不运动的患者,使用激素后肌肉力量下降会更快更明显。而经常运动的人群,使用激素后如果不注意保持运动,肌肉力量下降也会比较迅速,因为运动是维持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激素破坏了骨骼健康的同时也影响了肌肉的营养等状况。
2.呼吸功能受影响
具体表现:严重的脊柱畸形如驼背,会影响胸廓的活动度,导致呼吸功能受影响。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等表现。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本身呼吸功能就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再加上激素性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畸形,呼吸功能受影响更为严重,可能会出现慢性缺氧等情况,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状况。儿童和青少年脊柱畸形如果是激素性骨质疏松引起,也会影响胸廓发育和呼吸功能,但相对老年人可能程度较轻,但也需要关注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卧床的患者,激素性骨质疏松导致脊柱畸形,呼吸功能受影响会因卧床而加重肺部通气不足等情况;而经常活动的患者,由于胸廓活动相对正常,激素引起脊柱畸形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但如果脊柱畸形严重,即使活动也会影响呼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