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软骨损伤是关节表面软骨受各种因素影响致结构破坏或功能异常,常见原因有创伤(急性创伤、慢性劳损)和退变(年龄相关退变、疾病因素),临床表现有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诊断靠体格检查(压痛、关节活动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MRI),治疗原则包括非手术治疗(休息与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软骨修复手术),了解相关方面有助于早期干预保护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一、关节软骨损伤的定义
关节软骨是覆盖在关节表面的一层光滑、无血管的结缔组织,关节软骨损伤是指关节软骨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的结构破坏或功能异常。例如,在剧烈运动中,如篮球运动员急停、变向时,膝关节软骨可能受到过度的摩擦、挤压等力而受损;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变,也属于关节软骨损伤的一种慢性过程。
二、关节软骨损伤的常见原因
1.创伤因素
急性创伤:多见于运动损伤,如足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被撞击,或滑雪者摔倒时膝关节受到扭转力等,这些外力可直接导致关节软骨的撕裂、剥脱等损伤。对于青少年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或比赛中,若防护不当,更容易发生急性创伤性关节软骨损伤。
慢性劳损:长期反复的关节使用,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的软骨会因持续的摩擦而逐渐磨损;办公室人群长期伏案工作,虽然关节受力相对较小,但长期不良姿势也可能导致颈椎、腰椎等部位关节软骨的慢性损伤,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慢性劳损导致的软骨损伤会逐渐加重。
2.退变因素
年龄相关退变:随着年龄的增加,关节软骨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发生变化,如胶原蛋白含量减少、蛋白多糖降解等,使得软骨的弹性和抗压能力下降。一般在30岁以后,关节软骨开始出现生理性退变,50岁以上人群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退变,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关节软骨损伤相关的关节疼痛等问题。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会影响关节软骨,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反应会攻击关节软骨,导致软骨破坏;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会出现进行性的磨损、缺失等损伤改变。
三、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表现
1.疼痛
关节软骨损伤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因损伤程度和部位而异。轻度损伤时,可能仅表现为关节活动时的隐痛;重度损伤时,疼痛较为剧烈,休息时也可能存在疼痛。例如,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上下楼梯时疼痛往往会加重,因为上下楼梯时膝关节软骨承受的压力增加。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达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会通过哭闹、不愿活动来表达关节疼痛,而成年人则更倾向于用语言描述疼痛的程度和部位。
2.关节肿胀
关节软骨损伤后,关节内可能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滑膜分泌增多,引起关节肿胀。肿胀程度可轻可重,轻度肿胀时关节外观可能无明显异常,但触摸关节周围有肿胀感;重度肿胀时关节明显肿胀,皮肤可能发亮。例如,踝关节软骨损伤时,踝关节会出现明显肿胀,影响正常的行走功能。对于老年人,关节肿胀可能会伴有骨质疏松等其他问题,需要综合判断。
3.关节活动受限
由于关节软骨损伤,关节在活动时会出现摩擦感、卡顿感,从而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可能发现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或弯曲,活动范围较正常明显减小。比如,肩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抬肩困难,无法完成梳头、穿衣等日常动作。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关节活动受限对其生活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关节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工作能力;而对于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压痛检查:医生会按压关节周围的特定部位,查找压痛最明显的区域,以初步判断软骨损伤的部位。例如,检查膝关节软骨损伤时,会按压膝关节内外侧间隙等部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体格检查时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不太配合,但可以通过观察其活动时的反应来辅助判断;女性患者在绝经后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因素影响体格检查的准确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关节活动度检查:测量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范围,与正常关节对比,若活动范围减小,提示可能存在关节软骨损伤导致的活动受限。比如测量肩关节的外展、内旋等活动度,判断是否因软骨损伤影响活动。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关节间隙是否变窄,因为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缺失会导致关节间隙变窄,但X线对于早期软骨损伤的诊断敏感性较低,一般在软骨损伤较严重、出现明显骨质改变时才能发现异常。对于老年人,X线检查可同时观察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辅助判断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因素。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关节软骨损伤较为准确的方法,能够清晰显示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如软骨的磨损、撕裂、剥脱等情况。MRI可以发现X线无法检测到的早期软骨损伤,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注意事项略有不同,儿童进行MRI检查时需要做好安抚工作,确保检查顺利进行,避免因不配合导致检查图像质量不佳;孕妇进行MRI检查需要谨慎评估,权衡利弊。
五、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休息与制动:让损伤关节得到充分休息,必要时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关节,减少关节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软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制动时需要密切关注关节的血液循环和生长情况,定期调整制动方案;老年人制动时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适当进行肌肉收缩等功能锻炼。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超声波、红外线等治疗方法。热敷可以促进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冷敷适用于急性损伤早期,减轻炎症反应。不同年龄和病情的患者,物理治疗的参数需要调整,儿童皮肤较娇嫩,热敷温度不宜过高,冷敷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皮肤感觉可能减退,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烫伤或冻伤。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非甾体抗炎药,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缓解疼痛的方法;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注意胃肠道反应等风险,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2.手术治疗
软骨修复手术:对于较严重的关节软骨损伤,可能需要进行软骨修复手术,如软骨移植术、微骨折术等。软骨移植术是将健康的软骨移植到损伤部位,微骨折术则是通过在软骨损伤部位造成微小骨折,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来修复软骨。不同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同程度的软骨损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年轻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更好修复软骨功能的手术方式;而对于老年患者,会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关节退变等因素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关节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相关问题,了解其定义、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保护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