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发生原因为年龄因素、营养因素、运动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1.年龄因素
儿童青少年时期骨骼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若在此期间存在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摄入不足情况,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矿化与发育,增加日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代谢出现失衡,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逐渐丢失。
2.营养因素
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长期钙摄入不足会使骨骼中的钙储备被动员,导致骨量丢失。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对骨骼的代谢也有重要调节作用。如果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进而影响骨骼健康。日照不足是导致维生素D缺乏的常见原因之一,此外,一些特殊人群如严格素食者等也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
3.运动因素
缺乏运动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生活方式因素。运动可以通过机械应力刺激骨骼,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的人,骨骼所受到的应力刺激减少,骨量丢失加快,尤其是长期卧床或久坐不动的人群,骨质疏松风险明显增加。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骨转换,使骨吸收增加,导致骨量丢失,长期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