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头晕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高血压、贫血、颈椎病等,治疗方法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壁承受较大压力,发生硬化、弹性减退。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脑血管痉挛,脑部供血相对不足,就会引发头痛、头晕。
患者要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动物脂肪摄入,多吃新鲜蔬果。适度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此外,遵医嘱使用缬沙坦、厄贝沙坦等药物,能够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2.贫血
贫血导致头痛、头晕是因为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
一般治疗要针对病因,如缺铁性贫血需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巨幼细胞性贫血则要补充维生素B12、叶酸。药物治疗方面,缺铁性贫血可遵医嘱使用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等;巨幼细胞性贫血使用维生素B12、叶酸等。
3.颈椎病
当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会压迫椎动脉,使脑部供血减少。尤其是在颈部活动时,如突然转头、低头等,椎动脉受压情况加重,脑供血进一步减少,就会出现头痛、头晕,还可能伴有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一般治疗包括改变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可进行颈部热敷、按摩、牵引等物理治疗,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减轻椎动脉受压。药物治疗方面,可遵医嘱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如尼莫地平等药物,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以缓解疼痛。如果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影响生活,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