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症状包括疼痛、驼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等。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一、骨质疏松的症状
1.疼痛
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疼痛主要是由于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梁破坏、消失、骨膜下皮质骨破坏引起。
2.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
3.骨折
这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见部位为胸、腰椎椎体、桡骨远端、股骨近端等。轻微的外力,如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等都可能导致骨折。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骨质疏松的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加强户外运动和日照,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健康,提高骨密度,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2.药物治疗
阿仑膦酸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降钙素类,如鲑降钙素等,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减少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
3.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物理治疗如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等,可以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骨修复。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减少跌倒的风险,从而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