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等类型,类型不同用药也不同。
1.阴虚燥热型
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伴有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黄而干、脉细数等表现。常用消渴方加减,方中重用天花粉清热生津;配以黄连清热降火;生地黄、藕汁等养阴增液。现代研究表明,方中药物具有一定调节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相关药理研究显示天花粉中的有效成分可影响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黄连中的黄连素等成分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气阴两虚型
口渴喜饮、气短乏力、自汗、易饥多食、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弱等。可选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生脉散中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滋阴补肾。研究发现,生脉散中的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六味地黄丸中的有效成分对糖代谢有调节作用,可通过影响肾脏对糖的重吸收等环节来调节血糖水平。
3.阴阳两虚型
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金匮肾气丸加减较为常用,方中附子、肉桂温补肾阳,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滋阴补肾。药理研究显示,金匮肾气丸中的药物成分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改善内分泌紊乱,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
对于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中医辨证用药时需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的影响。例如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若辨证为阴虚阳亢,用药时要避免过于温燥的药物;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若辨证为气虚血瘀,用药需兼顾活血化瘀且不过于耗气等,要综合权衡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整体病情的影响,以制定更加个体化的中医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