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孢子菌肺炎检查包括影像学、病原学、血清学检查。胸部X线早期可见双侧肺门周围弥漫性渗出等,CT更清晰能现细微病变;病原学检查中痰液检查阳性率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检出率高,经皮肺穿刺活检有创;血清学ELISA检测抗体可辅助诊断但有假阳性或阴性可能,需综合多种方法依患者情况选合适手段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表现及意义:早期可表现为双侧肺门周围弥漫性渗出,逐渐发展成双侧肺野的弥漫性间质浸润,呈网状和小结节状阴影,可融合成大片状阴影,类似肺水肿。对于大多数患者,胸部X线是初步筛查肺孢子菌肺炎的常用方法,但有时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胸部X线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更快,X线表现可能更迅速地出现变化。
2.胸部CT检查
表现及意义:胸部CT较胸部X线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典型表现为双侧肺门周围及肺外周的磨玻璃样阴影、实变影,可伴有小叶间隔增厚、网格状影等。高分辨率CT(HRCT)对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价值更高,能更精准地发现肺部细微病变。在不同人群中,胸部CT表现也有特点,比如儿童患者,其肺部解剖结构与成人有差异,CT表现可能在病变分布等方面有所不同;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干扰对肺孢子菌肺炎CT表现的判断,需要仔细鉴别。
二、病原学检查
1.痰液检查
方法及意义:诱导痰检查是常用的痰液检查方法。通过让患者吸入高渗盐水等诱导痰液,然后对痰液进行镜检或分子生物学检测。例如,吉姆萨染色或亚甲蓝染色可在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或滋养体,但痰液检查的阳性率相对较低,因为痰液可能受到上呼吸道菌群的污染等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患者,诱导痰的操作难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需要更耐心的操作;生活方式中吸烟等可能会影响痰液的质量,从而影响病原学检查结果。
2.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
方法及意义:通过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灌洗液进行检查。灌洗液中肺孢子菌的检出率相对痰液检查更高。可以进行吉姆萨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等镜检,也可以采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肺孢子菌DNA。对于免疫抑制程度较重等高度怀疑肺孢子菌肺炎但痰液检查阴性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是重要的检查手段。在不同性别患者中,支气管镜操作的难易程度理论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谨慎评估。
3.经皮肺穿刺活检
方法及意义:这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在其他检查方法未能明确诊断且临床高度怀疑肺孢子菌肺炎时考虑使用。通过经皮肺穿刺获取肺组织进行检查,可直接发现肺孢子菌。但由于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如气胸等并发症的可能。不同年龄患者,经皮肺穿刺的风险程度不同,儿童相对成人风险更高;有出血倾向等病史的患者,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需要更加谨慎评估。
三、血清学检查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及意义:检测血清中肺孢子菌的抗体。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来辅助诊断肺孢子菌肺炎,但血清学检查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例如,在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患者中,可能抗体产生不足,导致假阴性;而在一些患有其他疾病同时存在交叉反应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假阳性。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抗体产生情况可能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是否接触过相关抗原等也可能影响血清学检查结果。
总之,肺孢子菌肺炎的检查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