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中暑与发烧在病因、症状表现、体温特点、处理方式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上均有不同,中暑多因高温环境致体温调节失衡,有相应轻重症表现,处理需迅速降温补水就医;发烧多由感染等致热原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有相应感染部位症状等,处理要依体温及精神状态采取不同措施,且特殊人群小孩有各自需注意的要点。
一、病因方面
小孩中暑:多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机体产热增加或散热不足导致。比如长时间处于炎热户外、通风不良的高温室内等情况,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环境影响出现中暑。
小孩发烧:多由感染因素引起,如病毒(如流感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释放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非感染因素也可引起发烧,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但相对感染因素占比相对较低。
二、症状表现方面
小孩中暑:轻度中暑时,小孩可能出现口渴、多汗、乏力、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重度中暑时,可出现体温急剧升高(可超过40℃)、皮肤灼热、无汗、意识障碍(如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抽搐、甚至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表现,皮肤可能潮红或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
小孩发烧:一般体温升高,同时可能伴有相应感染部位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可能伴有咳嗽、流涕等;消化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可能伴有腹痛、腹泻等。体温升高时,小孩可能会有精神欠佳、食欲减退等表现,但一般体温升高程度相对中暑导致的重度体温升高要相对低一些(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严重感染也可引起超高热),且一般不会出现中暑那种因高温导致的皮肤无汗、意识障碍等典型表现。
三、体温特点方面
小孩中暑:核心是体温因环境因素过度升高,体温调节失衡,可出现体温明显高于正常,且在脱离高温环境后,经降温处理体温可逐渐下降,但如果中暑严重,体温下降可能较缓慢且易反复。
小孩发烧:体温升高是因为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一般来说,感染引起的发烧,体温波动有一定规律,使用退热措施后体温可下降,但会有反复,体温下降机制是通过机体散热等机制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回降。
四、处理方式方面
小孩中暑:首先应迅速将小孩转移到通风阴凉处,解开衣物,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可使用风扇吹风等;同时给小孩补充水分,若中暑严重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
小孩发烧:首先要监测体温,当体温<38.5℃且小孩精神状态较好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适当减少衣物、多喝温水等;若体温≥38.5℃或小孩精神状态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小孩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热措施,如使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合适的退热药物,但要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的特殊禁忌等情况,同时需要积极查找发烧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性发烧需根据病原体情况进行相应抗感染等治疗。
五、特殊人群(小孩)的注意事项
小孩中暑:对于婴幼儿,因其体温调节更不完善,家长要特别注意避免在高温时段带婴幼儿外出,平时要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在高温环境下活动时,要定时给婴幼儿补充水分。一旦发现婴幼儿有中暑前驱表现,如烦躁、多汗等,要立即采取降温等措施。
小孩发烧:低龄儿童发烧时,家长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等。给小孩进行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方法得当,避免冻伤等情况。在选择退热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用药的要求,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同时要积极寻找发烧病因,如有感染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同年龄阶段小孩发烧的处理也有差异,如新生儿发烧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及时就医排查严重感染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