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发病于鼻窦,由感染、过敏等致,有局部(鼻塞、流脓涕等)和全身症状,儿童全身症状更明显;鼻咽癌是鼻咽部上皮恶性肿瘤,与EB病毒等有关,好发40-50岁,有鼻部、耳部、颈部淋巴结、脑神经及远处转移等症状,儿童少见且进展可能快。影像学上鼻窦炎鼻窦CT等无占位,鼻咽癌有鼻咽部软组织肿块等;病理上鼻窦炎多黏膜慢性炎症,鼻咽癌靠活检病理确诊为鳞状细胞癌等。
一、疾病定义与发病部位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发病部位为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多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也可因过敏、鼻窦结构异常等因素诱发。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生活中经常接触污染物、过敏体质者等易患。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为鼻咽部,位于鼻腔后方、颅底下方、颈椎前方。好发于我国南方等地区,发病与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甲醛、油烟等)有关,40-50岁为高发年龄段。
二、临床表现差异
鼻窦炎
局部症状:主要有鼻塞,可为单侧或双侧,因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所致;流脓涕,脓涕颜色可呈黄色、绿色等;嗅觉减退,多因鼻塞及嗅区黏膜肿胀、受炎症影响所致;局部疼痛或头痛,不同鼻窦炎症引起的疼痛或头痛部位不同,如额窦炎多表现为前额部疼痛,晨起重、午后轻,上颌窦炎常为面颊部疼痛、晨起轻、午后重等。
全身症状:急性鼻窦炎可伴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慢性鼻窦炎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有头昏、易倦、精神抑郁、萎靡不振、纳差、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不同,儿童鼻窦炎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可出现呕吐、腹泻、咳嗽等呼吸道以外的症状。
鼻咽癌
鼻部症状:早期可出现回吸性涕血,即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鼻时涕中带血,时有时无,晚期可有鼻出血,出血量较多;鼻塞多为单侧进行性鼻塞,肿瘤增大堵塞后鼻孔所致。
耳部症状:肿瘤堵塞或压迫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易被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为首发症状,多发生在颈深部上群淋巴结,开始为单侧,继而发展为双侧,质地较硬,活动度差,逐渐固定。
脑神经症状:肿瘤侵犯脑神经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如侵犯三叉神经可引起面部麻木;侵犯动眼神经、展神经等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侵犯舌下神经可引起舌肌萎缩、伸舌偏斜等。
远处转移症状:晚期可转移至骨、肺、肝等部位,出现相应部位的症状,如骨转移可出现局部疼痛;肺转移可出现咳嗽、咯血等;肝转移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因身体状况等有所差异,儿童鼻咽癌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可能较快,症状可能更具隐蔽性。
三、影像学及病理检查鉴别
影像学检查
鼻窦炎:鼻窦CT可见鼻窦黏膜增厚、窦腔密度增高、有液平面等表现,鼻窦磁共振成像(MRI)可更清晰显示鼻窦黏膜情况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一般无占位性病变的典型表现。不同年龄患者鼻窦CT表现基本类似,但儿童鼻窦发育尚未完全,解读时需结合年龄特点。
鼻咽癌:鼻咽部CT可见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咽隐窝变浅、消失等;鼻咽部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能发现早期微小病变。
病理检查
鼻窦炎:一般无需病理检查确诊,但若考虑有特殊感染或需鉴别诊断时,可通过鼻窦穿刺等获取分泌物进行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症改变,如黏膜上皮增生、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
鼻咽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通过鼻咽镜取活检,病理类型多为鳞状细胞癌等,镜下可见癌细胞呈巢状、条索状排列等典型的恶性肿瘤细胞形态特点。不同年龄患者病理类型基本一致,但儿童鼻咽癌病理诊断需更加谨慎,确保取材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