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超声有诸多特点,形态与边界上多呈不规则形且边界不清;回声特点为大多是低回声且不均匀;钙化有微钙化(乳头状癌典型表现)和粗大钙化;血流信号丰富且多为高速高阻型;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有形态不规则等改变。
形态:甲状腺癌超声下多呈不规则形。与良性甲状腺结节相对规则的形态不同,恶性结节的轮廓往往不规整,可呈蟹足样、毛刺样改变。例如,一些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从年龄因素考虑,儿童甲状腺癌相对少见,但超声下形态不规则等特点可能更为突出,因为儿童甲状腺组织相对稚嫩,肿瘤生长方式可能更具侵袭性。
边界:多数甲状腺癌边界不清,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分界不明确。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甲状腺组织,导致超声图像上难以清晰分辨肿瘤与正常组织的界限。对于女性患者,甲状腺癌的边界情况可能与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关联,但超声表现主要基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边界不清是其常见特征之一。
回声特点
低回声:甲状腺癌大多表现为低回声结节。正常甲状腺组织呈中等回声,而肿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内部回声较低。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癌多数为低回声结节。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碘或低碘饮食可能影响甲状腺组织状态,但超声下的低回声表现主要由肿瘤的病理结构决定。对于有甲状腺疾病病史的患者,再次检查发现低回声结节时需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可能。
回声不均匀:甲状腺癌内部回声常不均匀,可出现钙化、囊变等不同回声区域。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内部生长不均衡,有坏死、出血、钙化等多种病理改变。比如,甲状腺髓样癌可能出现不均匀回声。年龄较小的患者患甲状腺癌时,由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也可能出现回声不均匀的表现,需要结合其他超声特征综合判断。
钙化情况
微钙化: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常伴有微钙化,表现为针尖样、砂粒样强回声。微钙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典型超声表现之一,其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的钙盐沉积有关。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微钙化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不同年龄阶段的甲状腺癌患者,微钙化的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甲状腺癌中微钙化的检出率可能因肿瘤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
粗大钙化:甲状腺癌也可出现粗大钙化,但相对微钙化来说,其在甲状腺癌中的特异性不如微钙化。粗大钙化可能与肿瘤的退行性变等有关。对于有甲状腺结节病史且发现粗大钙化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结节性质,因为粗大钙化也可能出现在部分良性结节中,但结合其他超声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血流信号
丰富血流:甲状腺癌内部及周边常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多呈高速高阻型血流频谱。这是因为肿瘤生长迅速,需要大量血液供应,所以血管增生明显。在超声检查时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情况,当发现甲状腺结节周边及内部血流丰富时,要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性。不同性别患者的血流信号特点可能无本质区别,但女性在月经周期等激素变化影响下,甲状腺血流本身可能有一定波动,不过甲状腺癌的丰富血流信号主要由肿瘤本身决定。年龄较小的患者,甲状腺血流情况可能因甲状腺功能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甲状腺癌的血流特征主要依据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
颈部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改变:甲状腺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下转移淋巴结可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皮质增厚、髓质消失、淋巴门结构消失等。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转移淋巴结多呈低回声,形态失常。对于儿童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可能与成人相似,但由于儿童颈部淋巴结本身相对较小,转移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可能需要更仔细的观察。女性患者在甲状腺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时,要注意结合甲状腺原发病灶的超声表现综合判断病情,而男性患者也是如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点主要基于淋巴结的病理改变。



